戶外露營催生另類『生意人』?四大原因,多業態『+露營』是標配。《圖+文》

#頭條群星10月榜#

近年來,疫情常態化限制了人們的出現半徑,不間斷地讓『遠方』暫時擱淺,卻給戶外露營一片艷陽天。

戶外露營,從原本自帶『小眾』、『中產』標簽的休閑活動到全民露營,成為了久居家中壓抑太久的人們一種替代性旅遊需求,更甚至成為城市居民休閑度假的『新寵』,發展速度驚人,市場規模也在蹭蹭地加速增長。

數據顯示,中國現存露營相關企業9.3萬家。

其中,註冊於2020年至去年5月間的就有4.3萬家企業,占比近半。

2020年『露營』一詞熱度增長400%,2021年前半年同期增長600%,2022年露營更是異軍突起,去年僅前四月,全國就有7200家與露營相關的新公司成立。

國內露營人數已經達到3.6億次,其中精致露營占到總露營人數的20%,人群集中於21-45歲,年輕一代和年輕家庭占主導。

某寶直播數據顯示,90後、95後的年輕遊客與80後親子遊主力是露營圈的兩大『支柱』,兩者占比76%。

之所以這樣火熱,被卷上新風口,甚至扮演『流量擔當』,有多方面原因:

1、受疫情影響,景區、景點紛紛封閉,大量有旅遊休閑需求的市民可選擇地點大為受限,倒逼戶外露營;

2、大休閑的潮流不可逆,戶外露營這種方式非常符合現代消費觀念,參與露營活動,成本低、消費門檻不高,可以便捷地親近大自然;

3、Z世代作為泛旅遊和大休閑新變局下的消費生力軍,在追求自然、自在、自由需求方面有強大消費力,市場需要戶外露營產品,儼然成為這一群體新型的社交方式;

4、『微度假』驅動下的近郊遊、周邊遊成為後疫情時代增速最快的一個市場,戶外露營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周邊』和『自駕』的特點,滿足人們休閑、親近自然的需求,這也為其發展創造了新機會。

這種情況之下,折射出一番新場景『會玩的人都在露營』。

無論是星河下、雲海旁,還是曠野上、林地間,一頂帳篷是標配,精致點兒的,還會掛上朦朧昏黃的小燈串。

人們用『搬家式』的露營方式用力接近自然,熱愛生活。

無論是真的享受還是跟風式參與,露營如今真的是火了。

火熱背後,由於戶外露營投資體量相對較輕,復制起來相對容易,全國遍地開花,必然導致亂象叢生,比如:野蠻生長、定價亂、體驗差,遊客憧憬著『新穎、浪漫、詩意』的體驗,親身卻感受著『花得越多被坑得越慘』的現象,甚者露營過後,遍地垃圾危及生態……等等,這就亟需政策出臺相關行業規范、行業標準,或指導意見,及時糾偏定向,引導露營愛好者提升自身素養,促進戶外露營健康有序發展,謀求露營經濟去偽存真,夯實萬億級市場規模新突破。

政策搭臺,聚焦支持露營發展,突出解決用地問題

今年,從11月初到月中,先有國家體育總局等8個部門發佈的《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再有文化和旅遊部等14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動露營旅遊休閑健康有序發展的指導意見》,一月之內,多部位集中發力,聚焦支持露營發展,從宏觀到微觀,從三年規劃到指導意見,足見重視。

進一步加持和深化,旨在促進產業基礎穩固,起步有序,讓整個露營行業沒有虛火,步步為營,引導戶外露營規范發展、持續發展、綠色發展和融合發展。

同時,地方性政策也在發力。

浙江省出臺首個《關於完善露營旅遊規范管理的意見》;北京延慶區發佈《延慶區景區帳篷露營管理指引(試行)》,實現景區帳篷露營產業規范化發展;南京多部門共同發佈了《關於推進我市帳篷露營地健康發展的意見(試行)》,規范引導露營業態發展。

多方面政策相繼釋放利好,政策正在搭臺,露營作為戶外休閑的重要載體,同樣看出國家政策層面在著力推進旅遊休閑產業發展的決策、決心和力度。

尤其,對廣受關注的露營的用地問題,《關於推動露營旅遊休閑健康有序發展的指導意見》則從存量和增量兩方面給出規范。

存量資源上,如:轉型退出的高爾夫球場、鄉村民宿、旅遊景區、旅遊度假區、鄉村旅遊點、郊野公園、體育公園等,都可以作為露營休閑功能區的依托。

增量資源上,如:對選址在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城鎮開發邊界外的經營性營地項目,其公共停車場、各功能區之間的連接道路、商業服務區、車輛設備維修及醫療服務保障區、營區、木屋住宿區等可與農村公益事業合並實施,依法使用集體建設用地等。

這些政策和措施較為寬松和適用,較好地解決了長久以來困擾露營產業發展的用地問題。

目前,戶外露營產業還處於初級階段,在繁華的外衣下還有很多不確定性,何況,當下戶外露營市場的薄弱環節正是合規的露營地太少,行業的基本矛盾是人們對露營美好生活的向往,與營地公共服務設施嚴重供給不足的矛盾。

但是,相關政策出臺本身是對露營業態的一種肯定和支持,若把它做成一種業態或產業要素,隻能說,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

反過來看,究竟有多少人從中賺到錢了?

地域不同,市場冷暖也不一樣,活得好不好,隻有營地主自己最清楚。

畢竟好的自然資源都在地方政府手裡,別看某個營地火,但算賬下來未必賺錢。

而且,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持續優化,遠途旅行有序放開,長期看來要做好營地生意並不容易,競爭將會愈加激烈,戶外露營『一營獨秀難成春』。

業態唱戲,『+露營』是標配,催生另類『生意人』

在『一營獨秀難成春』趨勢下,戶外露營做全產業鏈並不輕松,則除了培育露營龍頭企業外,還要鼓勵支持旅居車、帳篷、服裝、戶外運動、生活裝備器材等,才能做大做強露營上下遊產業鏈,讓露營更好地滿足大眾旅遊休閑需求。

尤其,要找準推動戶外露營產品開發的切入點和承載空間,在符合相關規定和規劃的前提下,需要立足『+露營』為基礎,多業態全面開花做戶外露營,會是一種常態,也是一種標配,更是引流利器,催生另類『生意人』。

眾多業態,通過戶外露營,延伸場景,吸引受眾群體注意力,在尋找盈利點上多了一種可能性,讓露營本身的魅力和傳播力再次釋放,凸顯露營經濟將會更加多元化。

例如:

房車+露營,住新穎房車,享受休閑度假美好的時光。

酒店+露營,一些酒店為了拓寬業務及提升入住率,有現成的場地可供露營,還能在某種場景下體驗當下美好。

公園+露營,一些國家公園、郊野公園、體育公園、城市公園利用空閑地、草坪區或林下空間,可『變封閉為開放、變公益為效益、變遊玩為遊憩』,這無疑為未來公園轉型發展打開了一扇窗。

至於,諸多資源與業態能夠與之疊加,跨界融合,『+露營』延伸更多場景,比如:景區、鄉村民宿、田園康養、國潮、漢服、星空房、親子研學、旅拍、音樂會、農耕教育等等,戶外露營的玩法已趨於多元,場景和內容有待更豐富,這為泛文旅行業增添強勁的活力生機,不斷創新著消費者的戶外活動體驗,也催生著另類『生意人』不斷進場,開辟著新藍海戰場。

所以,『+露營』催化了露營經濟,帶動性強,讓產業鏈不斷延伸,更能觸及露營地產業可以帶動房車產業、營地規劃設計、園林綠化工程、帳篷、戶外用品等消費,妥妥滴催生著另類『生意人』從中分杯羹。

同時,還可以與鄉村振興戰略結合密切,帶動更多元的經濟增長。

另外,不管是新建露營地,還是借助『+露營』來引爆其它業態,基本常識要知道,精致露營依舊是基本盤,這樣的產品會受到遊客追捧。

而且,精致露營的花費都不低,人均消費動輒數百至上千元,但還都在中產階層消費能力的范圍之內,需要提供個性化內容和生活方式融合,中國特色傳統文化融入與精細化運營服務,必須具備娛樂性、教育性、逃避性和審美性。

隻有這樣,才能使戶外露營行業具有長久有序、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動力。

總之,戶外露營,合規落地,嚴守紅線,做好定位,選對場景,控制好經營成本,搭建完整消費鏈條,才能步步為盈,利潤或許『會不錯』;看似市場非常大,卻催生著另類『生意人』,趁機而入,抓住了新風口。

文 / 李國民 / 跨界融合 – 策劃人 / 三農研究 專註《鄉村建設、文旅、農旅》等項目的前期策劃、規劃設計!

鄉村振興領域,從開發到運營,選項目,抓政策,打市場,盯運營;請來關注『唯美鄉村』 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