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營被年輕人拋棄了?

文|巨潮 老魚兒 編輯|楊旭然

五一期間,一個神人小夥登上熱搜。

自4月29日至5月3日,”90後”成都小夥連續打卡五嶽,完成了”五一五嶽”之旅,被網友尊為”五嶽盟主”。

這個小案例映射的,其實是五一期間”報復性旅遊”的徹底到來。

文化和旅遊部公佈的數據,直觀總結了今年五一假期文旅市場的火熱:全國國內旅遊出遊合計2.74億人次,同比增長70.83%,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實現國內旅遊收入1480.56億元,同比增長128.90%,按可比口徑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100.66%。

攜程發佈的《2023年”五一”出遊數據報告》則顯示,五一假期用戶非跨省酒店預訂占比超七成;國內景區門票票量同比增長9倍,較2019年”五一”增長超2倍;出境遊訂單同比增長近7倍,多地機酒訂單超2019年水平。

在一片人潮人海,疫情期間的休閑新貴——露營,則顯得有些落寞。

每日經濟新聞報道,今年五一,曾一度火爆的露營開始淡出旅遊市場。

出行自由後,長假期間人們會更多考慮出門旅行,而不是就地搭個帳篷。

《中國新聞周刊》報道,北京多家露營營地今年並未出現去年預訂爆滿的情況,五一假期每天幾乎都有餘位。

露營一帳難求的場面還歷歷在目,但昨天的小甜甜,今天直接變成了牛夫人。

露營到底還香不香?隻做旅遊”平替”,註定是沒有前途的。

01 始於疫情,卻不終於疫情

露營不會隨新冠一起消失。

旅遊火了,露營開始降溫,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這離不開疫情的實際情況。

露營之所以進入了大眾視野,疫情絕對是第一大刺激因素。

2020年開始,出境遊封鎖、跨省遊禁止、跨市遊慎重成為常態。

“人們日益增長的旅行需求”和”全方位立體打擊下的疫情防控”成了一對顯著矛盾。

露營在此時有了極大的休閑價值,一炮而紅。

在企查查以企業名稱、經營范圍和簡介中含”露營”為條件進行搜索,共有超過11萬條搜索結果。

而其中,成立超過3年企業不足2.5萬條,也就是說:近八成相關企業是在疫情三年誕生的。

在A股上市公司、國內頭部的戶外運動裝備制造商牧高笛2019年年報中,”露營”一詞僅僅出現3次。

而在之後的三年年報中,”露營”一詞的出現次數分別為60次、47次和126次。

2020年之前,牧高笛的營收和利潤表現一直是漲漲跌跌,緩慢爬坡的溫吞節奏。

但是從2020年開始,突然開啟直線攀升的爬坡節奏。

在2019年年末,牧高笛的股價為23.22元,對應市值16.65億元。

而到了露營最為火爆的2021和2022年,牧高笛股價開始躥升,最高超過110元,市值超過70億元,漲幅超過370%。

露營被年輕人拋棄了?

牧高笛股價表現《2020年1月至今》

不難看出,作為”旅遊平替”被認知的露營,流量減少是意料中的事。

但如果說露營會隨著疫情的結束而歸於平淡,那未免有些過於悲觀。

疫情放開之後,之所以人們感覺露營銷聲匿跡。

一方面確實是因為壓抑已久的旅遊熱情釋放得過於濃烈,尤其是在適合長途旅遊的五一長假襯托下,露營的聲浪偏低。

另一方面,今年的天氣因素——包括沙塵暴和氣溫問題,也導致了露營的黃金時間還未到來。

疫情是露營崛起的助燃劑,但絕不是唯一的燃料。

02 兩大燃料

露營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終於迎來了它的”黃金人群”。

首先,真正的”燃料”來自國人對新型生活娛樂方式不斷增加的需求。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從2012年到2021年的十年間,連鎖零售企業商品銷售數據中,文化、體育用品及器材專門零售商品銷售額從266.88億元增長到1125.35億元,增長超過300%。

占綜合零售商品銷售額的比例從2.33%增長至8.75%。

這從一個側面說明,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需求正在向著更高的層次升級。

其次,是露營遇上了消費力最強的”黃金一代”。

中國的露營並非一夜長大,其實早在20世紀90年代,露營就已經”出道”。

直到2020年之前的三十年間裡,其實露營已經在不為人所知地增長。

中國早期的露營更多地出自專業野外探險中,即便是後來逐漸向公園露營開始變遷,但仍然小眾。

這和中國主力消費人群的消費意識息息相關。

21世紀之初,60後、70後是消費的主力軍,他們聽著山歌民謠長大,經歷過物質生活的艱難時刻。

對於他們而言,露營哪裡是享受,頂多隻是”憶苦思甜”。

而且在中國主流文化中,”風餐露宿””披星戴月””荒郊野外””四海為家”等詞語,更多是落魄、失意和荒涼的代名詞,與千百年來國人推崇的家文化相去甚遠。

這直接決定了露營很難在中老年中間普及開來。

直到現在,露營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終於迎來了它的”黃金人群”。

在2020爆火的露營行情中,我們看到80後、90後甚至是00後們是絕對的消費主力。

馬蜂窩《2022露營品質研究報告》顯示,女性在露營人群中占比達到64%,80後親子人群和90後、00後年輕人群占比達到80%以上。

這些人群中,一方面一部分已經完成了成家立業,並且有一定財富積累的80後,開始展現接受新鮮消費業態的能力;另一方面,對買房、結婚、生育等人生大事開始不那麼上心的千禧世代及Z世代,則將這些傳統消費向新型消費遷移。

在可以想象的未來,那些更加年輕的10後、20後們,自打出生就困在大大小小的鋼筋混凝土城市裡,會更把野外露營視為”向往的生活”。

也許是看到這一趨勢,各大上市公司們,都已經開始厲兵秣馬。

03 春江水暖鴨先知

要走的路還是很長。

號稱”中國領導型的專業戶外運動用品連鎖零售公司”的三夫戶外,在財報中介紹,伴隨精致露營市場的火熱爆發,公司加強了精致露營的推廣。

三夫戶外股價表現《2020年1月至今》

公司佈局較早的SANFO HOOD通過合作模式開展輕資產投資,與北京山裡寒舍、瓦廠酒店等高端民宿、旅遊景區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打造野奢帳篷營地。

戶外品牌探路者,在2022年圍繞”一起趣露營”大主題展開營銷推廣,先後在華熙五棵松、CBD 財富購物中心、國家網球中心、首鋼園、卡斯谷和多佈等北京多處場地、崇禮雲頂滑雪場和桂林一帳營地等處搭建露營場景。

浙江永強的高管則在投資者關系活動中提及:”公司目前雖未涉及國內露營產品,但已經同步開發火爐、取暖器、戶外廚房、儲物櫃等新品類產品,會視市場需求情況適時推出其他品類產品。

而牧高笛的變化更加顯而易見。

2019年,其國內業務僅為1.5億元,占比不足30%。

而到2022年,國內業務已經首次占比超過50%。

幾年下來,相關企業對露營業務相當重視,不過要走的路還是很長。

首先是如何擺脫”打工仔”的身份。

在露營裝備方面,中國是制造大國,但遠未形成品牌,各大公司都處於低階的代工階段。

仍以牧笛高為例,長期以來為歐洲、澳大利亞、新西蘭、亞洲和美國等國際市場所做的OEM、ODM等代工業務收入是企業的支柱收入,長期占營收的70%以上。

主要從事充氣床墊、戶外箱包、頭枕坐墊等戶外運動用品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的浙江自然,產品以 OEM、ODM、OEM/ODM 相結合的方式銷售至歐洲、北美洲、大洋洲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境外收入占比常年接近80%;上文提到的浙江永強,國際業務占比更是高達90%以上。

浙江永強股價表現《2020年1月至今》

其次在露營服務方面,行業魚龍混雜,良莠不齊,正處於優勝劣汰的自然競爭階段。

我們突然感覺露營熱一下子退去不少,其中一些低端掙快錢的入局者被迅速淘汰,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第三,要接受可能無法成為巨頭的現實。

根據艾媒咨詢發佈的研究報告,2021年中國露營營地市場規模達299億元,預計2022年增速達18.6%,市場規模達354.6億元。

300多億的市場,絕非巨頭企業的成長之地。

即便是再深挖日後的潛力,也並不樂觀。

以美國為例,在2017年露營滲透率超過12%。

而目前國內的露營滲透率估計不足2%。

如果按照比較樂觀的10%的滲透率來估算,中國有1.4億的消費者基數,即便是按照每人每年消費1000元在露營上,那市場規模也僅僅為1400億元。

對於技術壁壘並不太高的露營裝備制造和露營服務來說,壟斷國內市場、出現巨頭企業的可能性不大。

後續,投資者或許可以期待某個上市公司成為小而美的價值公司,或是誰能把品牌打出國門,在國際維度上的更大市場中成長為”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