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參數丨圖片》房車
T2的傳奇
一年前,我們接到這樣一個case——喏,就是圖上這臺早已褪色的老爺車。
別看它鐵銹斑駁的模樣,當年可是風靡美洲歐洲大陸的一代神車——VW Type2。
△ 這臺大眾T2剛來時的模樣
這臺老爺車年紀雖大,卻仍透露著遮擋不住的可愛模樣,它是德國大眾的初代車型之一。
能夠親自接手一輛T2的改造,於我們是一種幸運和緣分。
不僅因為它可愛撩人的模樣,更因我們可以從和它密切相處的時日中得以窺見半世紀前人們的車旅生活。
究竟是怎樣的魅力,使得半個世紀過去了,大眾早期的T系列仍為人們所狂熱和懷念。
解秘T2的前世今生
我們對這輛『活化石』充滿了好奇。
而空蕩蕩的車廂裡所能追蹤的信息無幾,我們在這輛車上裡裡外外的搜索了幾遍,終於在副駕座椅的鈑金上找到一塊刻著幾排字符串的鋁制銘牌。
從銘牌的信息中得知,這輛車的出生日期是1969年12月17日。
1969年,是多麼振奮人心的年份,1969年7月20日,人類第一次在宇宙上的另一個星球上留下腳印。
在一個月後的8月15日,50萬嬉皮士從全美各地湧向紐約以北不到90英裡的白湖,度過了3天以『愛與和平』為名義的搖滾音樂節【伍德斯托克】。
也正是在這場音樂盛會中,大眾T1被賦予了嬉皮一代特殊的文化含義,而成為戰後文化的經典象征。
△ 在伍德斯托克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一輛塗鴉的T1
我們對於如今在城市各個角落出現的大眾車可能很熟悉,比如說甲殼蟲,而極少人知道德國大眾所生產的第一輛車就是初版的甲殼蟲,而大眾所發佈的第二款車即VW Type 1《T1》,T2到如今的T6《邁特威》都是這個系列的後續。
盡管T6已經鮮有人問津,T1和T2卻仍在媒體和影視作品中反復的出現,寄托著人們對它們以及它們所屬時代的懷念。
△ 從左到右為T1—T5
雖然大眾T1憑著V字型的前臉和兩片玻璃的前檔,成為大眾T系列最有代表性也最有記憶點的一款。
但真正風靡歐美大陸,並將露營文化帶向頂峰的其實是T2。
很多人對於T1,T2,T3傻傻分不清楚,因為這三款車都是絕版的後置發動機的乘用車型,模樣方正中帶著圓潤,T2在T1的基礎上,改變了前擋風玻璃的設計——由兩片玻璃窗改為一片整體玻璃,車長則增加到了4500mm,更是在通風和制暖系統上做了很大的提升,更別提動力的巨大提升了。
正因為這些改變讓它變得更適合旅途也更適合居住,這給改裝露營市場提供了極好的平臺。
同時伴隨著1960年後車輛性能逐漸提升、國民GDP的迅速恢復,也使得T2成為真正改變歐美人旅行方式的一款車型。
當時一位嘗試T2旅行的記者就曾寫下:『當我們沿著公路行駛時,在一輛T2露營車裡做飯和洗漱都非常方便』
在1969年時,基於大眾車型進行改造的改裝廠Westfalia就已經改造了5萬臺露營車了,占上一年車輛生產總數的2.5%,可見當時汽車露營的風靡程度。
△ 一臺79年大眾T2的配置表
一臺T2的露營車,在1979年的時候,售價是7300英鎊。
可搭配2.0L發動機,最高時速是80邁《約128km/h》,百公裡油耗接近13升。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一個普通的中產階級歐洲家庭,花2年的工資可以買到一臺最新時髦的T2 camper。
周末的時候,一家人帶著兩個孩子到鄉村露營,他們在公路上以大約平均速度70km/h的時速行進。
到了夜晚大兒子就睡在駕駛艙的行軍床上,而媽媽和小女兒則睡在下層由座椅變成的約1.88×1.40米的床上,如果嫌擠的話,爸爸就睡升頂帳篷上的行軍床吧,雖然條件艱苦些,到晚上還會有點兒冷,但已經很讓人滿足了。
早上起來,一家人用僅3加侖《約11升》的水箱洗臉刷牙,可得省著點,一會兒用車上的灶臺做完早午餐可能還要洗些餐具呢。
再往前回到50年代的T1,其動力僅僅相當於現在一臺摩托車,即使是79年的T2,動力也僅僅是現在一輛普通轎車的1/2。
在顛簸的道路上開著一輛動力很弱的車,用著簡陋的設備生活,也絲毫沒有影響那個戰後時期的人們享受旅途的快樂。
所以即使現在我們已經完全有能力去制造可以供人長期居住設備完善的房車,我們仍然在堅持改造更廉價、更簡單卻獨具樂趣的露營車。
△ 一輛裝有有車頭水箱的升頂T2
我們對於大眾T系列早期版本的情感,不僅僅因為它的歷史悠久,更是因為它是汽車露營文化的起源者,它是所在時代的特殊文化標志。
在李安的《制造伍德斯托克》,我們可以看見T1的身影,露營車除了影響了歐美中產階級的度假文化,更影響了戰後興起的嬉皮士文化,對中產階級來說,野外露營是當時休閑娛樂的是時尚選擇,而對於嬉皮士們,住進一輛露營車更多的是為了自由的生活狀態和降低消費,它創造了在路上生活的可能。
或許這也和我們自己的初衷不謀而合,我們所探索的新遊牧文化和50年前必定是不同的,但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像極了戰後經濟恢復時期消費主義盛行、提倡消費型廢止的時代,嬉皮士們的想法單純美好同時又逃避抗拒時代的主流,我們自知無法於所生活的時代連根拔起,更無法如嬉皮士般脫離消費、拒絕商業,但我們也許可以以更加冷靜的消費觀和理智的商業觀,做和主流文化共存的新遊牧民,在浮躁和焦慮的人群中尋找更多平靜的快樂。
【小知識】在最初的露營文化中,人們管T2這類車叫kombi《廂型多功能車》或microbus《迷你巴士》,改裝過的稱為dormobile《類似床車的說法》或者campmobile《美國的說法》。
而Van更多是用來指代後來的廂式貨車,camper通指露營車,Caravan起源於大篷車,現代更多指代房車。
RV是日本提出的休閑車的概念,屬於房車的商品品類稱謂。
見證T2的重生
恢復往日外觀
從給車身除銹、修補鈑金到改造掀頂式結構,經過長達半年的車身修復才勉強到了可以重新噴色的程度。
我們希望最後呈現在眼前的車身如同它還在被重視而被時常打理時一樣,圓滑而有光澤。
而不是僅僅是用車漆來遮蓋住斑駁鐵銹,似乎它被遺忘了幾十年後,又被潦草的穿上衣服來供人玩賞。
盡管從它的銘牌上,我們得知它最初的顏色是lotus white 蓮花白,而當它幾經周折來到我們身邊時卻是褪色的棗紅色。
如今它的主人決定為它選擇一個新的顏色——最能代表T2 的車身顏色之一——orange 橙黃。
△ 改造後的T2
除了讓破舊不堪的車殼恢復光澤色彩,那些丟失的零件是讓人更為頭疼的事情。
一臺50年前生產的車型,還能上哪裡去買它的配件呢?在經過全網地毯式搜索之後,發現現代汽車配件無論從工藝還是審美都和當時相去甚遠,更不提尺寸上的匹配程度了。
在幾乎要放棄的時候,我找到了遠在德國的好友,請他在國外幫我代購這些物件。
令人驚訝的是,這些配件在國外的網站上仍然能夠購得,並且精細到不同年份所適配的配件都能找到。
△ 左邊為T2A,右邊為T2B
T2有過兩個前臉差異較大的版本,早期的版本稱為T2A,我們所改裝的這臺便是早年德國原產的T2A,而前幾年剛停產的墨西哥版則是T2C《歐洲版在79年時就已停產》
我們之前發現,這臺T2在來時還留有的一隻前轉向燈底座是前車主自己DIY上去的,想不到在幾度易主後仍精確匹配到了最初的版本。
而在這些眾多配件中,始終保存完好的是這兩盞圓滾可愛的大燈,誰能想到,這兩隻50年高齡的燈在接上電源的一刻,竟然活久見般的重新點亮了,甚至連大燈金屬部分的絕緣塗料都還在繼續它們的使命。
而車的內部,我們希望通過了解60年代的審美來設計它軟裝的部分,比如說和車身顏色相稱的格子窗簾,油蠟皮質感的座椅以及駕駛艙控制臺面的飛機開關。
重新設計功能
由於這臺車來時內部已經完全拆除,我們無法得知當時它最初的用途。
在重新恢復它的外貌的同時,我們也希望它重新運轉起來,融入新的生活。
而我們對它新的功能定位,是一臺承載本地藝術文化交流的酒吧&咖啡車。
△ T2改造後的佈局示意
比起一輛靜態的車,我更喜歡人們和她互動的樣子。
這才是檢驗我們之前所有設想的瞬間。
半敞開的吧臺適合和前來的朋友圍繞著一起品味飲品,打趣聊天。
在車尾的咖啡區制作意式咖啡,和酒吧區獨立分隔開來,形成兩個不同的和外部互動的延伸空間。
營業累了,車內設置了供吧臺操作員休息小歇的座椅。
前來光顧的客人可以在保留復古設計的駕駛倉中感受時間的倒流。
當夜晚降臨,打開蓋子,就像是一個充滿驚喜的禮盒,四射的光芒從裡面蹦出來。
人們圍繞著這個盒子和朋友聊天、喝酒,聽音樂,隨意的倚靠在車邊,坐在街邊的臺階上,歡樂的氣氛在四周彌漫。
給予新的文化意義
△ T南寧碧園中心
如果說當我們根據車主的想法在車頂設計I love NN的霓虹燈牌時,還有些疑惑。
那麼當它從鏟車上被放下,出現在南寧碧園中心大樓下的那一刻,我們都驚訝於它們如此毫無違和感的融合,以及I love NN所襯托出這個年輕地產主理人對他所在城市的文化復興的使命感。
I love NN《我愛南寧》
有很多人關心,這輛車能過審、能上路嗎?答案是當然不能啦。
它是上個世紀旅行生活的見證,也是城市『博物館』裡的一個展品。
我們所做的,隻是讓它恢復往日的光鮮,讓人們能夠更近距離的和它互動,並了解它的故事。
大樹生活節 | 松木小市集
早年在倫敦讀書的時候,每到冬天,倫敦的海德公園就會自平地而起一座冬季遊樂園,進入樂園的瞬間就讓我沉醉在香甜的麥芽香氣和糖果的世界裡將寒風和煩惱都拋之腦後。
今年冬天,我們也將創造一個自己的wonderland,在南寧的大樹生活節《無聊藝術節2.0》中和朋友們聚在一起,聊咖啡、做面包、玩音樂、交換圖書,這些一直遊牧中生活的朋友在這裡抱團取暖。
△ 在圖中找找看將要在市集上出現的不同松木車型吧
在這次藝術節市集上,除了這臺T2,還會出現各種不同功能的松木巴士車型~它們的主人會在現場給大家帶來關於遊牧生活的分享和各種美食飲品~
松木巴士 I 系列
麥裡&黃靜 好無聊主理人
開始實踐遊牧生活一年半、每周/每月往返於南寧、容縣兩地,帶著兩歲的女兒小北和咖啡色邊牧一起過兩地流動生活。
藝術節現場:遊牧生活分享、廣西地理風物分享
△ 麥裡一家和松木巴士在川西大草原
松木巴士 II 系列
Harry&荷包蛋 松木巴士主理人
他們在房車上住了三年、實踐『居無定所』的現代遊牧生活。
創立松木巴士工作室,為新遊牧民打造屬於他們自己的在路上的家。
藝術節現場:地理旅行圖書交流、遊牧生活分享、松木巴士inside tour
△ Harry和松木巴士在碧藍色的黃河邊
松木Van
安安 寵物美容師
開始實踐遊牧生活兩年。
日常在城市裡遊牧,下班後、假期裡經常開著房車到島上釣魚、露營過夜,疫情期間和她的Van一起在戶外度過。
喜歡在戶外烹飪、玩即興音樂。
藝術節現場:現場戶外美食制作、寵物&露營分享
△ 安安和她的Van在島上日常露營
松木特殊車型系列—咖啡車
王方樹 咖啡師、公路咖啡主理人
開始咖啡遊牧生活一年。
開著他的咖啡車去不同的地方和當地人交流咖啡和當地文化,今年在西藏、新疆、青海等地區走了40000多公裡,也時常『快閃』出現在不同的城市活動現場。
藝術節現場:現場咖啡制作、咖啡旅行分享
△ 每周都在廣州的黃埔古港準時出現的公路咖啡
松木Camper—露營車
毛毛 室內設計師
剛剛開始她的遊牧生活。
平日是個自由室內設計師,喜好鉆研咖啡烘培、面包烘焙、手工裁縫,還是個資深女騎手。
藝術節現場:現場烘培制作
藝術節現場是這臺松木camper的首秀~到時現場見!
現場彩蛋
藝術家共同創作,尋找屬於這個時代的遊牧元素,給松木巴士塗上屬於這個時代的色彩吧。
現場還有不定時的音樂彈唱,歡迎加入一起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