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冬日露營的寵兒,最早竟出自獵人之手。

落基山脈(The Rocky Mountains)是美洲科迪勒拉山系在北美的主幹山脈,當年殖民者剛剛踏入加拿大阿西尼波音地區,得知當地印第安部落名為『石頭』,加上該地的山頭像石頭一樣光禿禿的沒有植被,於是將此山稱為『石頭山』,英語名字就為『rocky』,後來又以此名稱命名了縱貫南北的整座山脈。

落基山脈由許多大大小小的山脈組成,被稱為北美洲的『脊骨』,主要的山脈從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一直延伸到美國西南部的新墨西哥州,南北縱貫4800多千米,廣袤而缺乏植被。


▲ 落基山脈。

圖片來源/美國官方旅遊指南網站

Brennen來自位於落基山脈東側的加拿大艾伯塔省萊斯佈裡奇,是一位狂熱的獵手、戶外冒險家和徒步旅行者,他熱衷於忍受大風、大雨、大雪和極寒天氣,在這座綿延縱深的大山裡追蹤狩獵大角羚羊。


▲圖片來源/liteoutdoors官網

因為當地冬季氣候寒冷又濕潤的原因,Brennen需要每晚有一個火源提供溫暖而且幹燥的庇護環境,驅趕寒冷和烘幹衣服裝備,如果能解決這個問題,那就能大大的延長追蹤狩獵的時間。

盡管他考察了市面上所有能提供的輕量柴火爐產品,他依舊不是很滿意。

他想要定制滿足自己需求的火爐,輕量,火焰可控,而且價格成本要低。

最後他放棄了,為了一勞永逸的解決這個問題,他創立了liteoutdoors公司,生產自己的柴火爐。


▲ 圖片來 源/liteoutdoors官網

這種鈦制的圓柱柴火爐組裝時不需要工具安裝,攜帶總量驚人的輕,能拆分成足夠小的零件收納。

爐門的進氣口做了空氣流量調節,以便控制火的溫度和燃燒時間。

即使在惡劣的天氣環境下也能在帳內或庇護所裡保持溫暖和舒適的環境,並且能烹飪食物和烘幹衣服裝備,大大的提高了野外生活的舒適性。


▲ 圖片來 源/liteoutdoors官網

有這種需求的並不僅僅是Brennen。

早在2006年的時候,鈦山羊《titanium goat》就推出過類似的產品。


▲ titanium goat網站現在已經黃了。

同樣喜好狩獵的Patrick Smith《kifaru創始人》,在八十年代就開始嘗試探索用tipi帳和便攜柴火爐組合成為庇護所的可能。

即使現在,他們的官網依舊在堅持出售類似的產品。


▲圖片來源/kifaru官網

在這種便攜的柴火爐出現前,類似狩獵漂流、露營者探險家,又或是野外工作者在野外活動的時候,考慮到長途無補給,最省心的燃料可能就是木柴。

大自然提供了充足的木頭,它們隨處都是,可以說,只要有足夠的木頭,就可以有火源維持野外活動的繼續。

但是利弊總是相伴而來。

直接使用原木起篝火的話,稍加不慎,就容易引發火災,尤其是在一些容易發生山林火險的季節。

對於使用後的滅火,也要非常謹慎。

在大風大雨大雪的惡劣天氣,需要在帳內或庇護所內躲避的時候,更是沒法直接使用篝火。

即使有安全的環境,潮濕的木柴也加大了使用篝火的難度。

即便是在天氣良好,可以露天使用的環境,人們也不得不面對一個問題:原木燃燒,會產生大量煙霧,產生的熱量也不能被完好的利用。

即使搭建了熱量反射墻,提升效果也是有限。

面對這種唾手可得的極佳燃料,解決方案不約而同的都指向了可折疊結構的柴火爐。

拆分、折疊、收納的設計,可以使柴火爐很方便地被收納在背包或者雪橇等載具上。

配合帳篷使用,使得帳篷爐和tipi帳成為了一對兒最佳的組合,帳篷負責抵禦風雨,提供完美的庇護環境,柴火爐負責抵禦寒冷和潮濕。

首先帶來顯而易見的好處就是,沿線的可選的營地數量大大擴充了。

因為有了柴火爐,木柴的消耗量隻有原來的1/3左右,有潛力成為營地的地點數量變多了。

而且營地可以選擇的更加隱蔽,遠處沒法再觀察到火焰,柴火爐內部燃燒也比篝火相對幹凈,煙霧量減少,提高了安全性。

下雨潮濕的時候木柴使用也變的相對容易,隻需要收集一小部分幹燥的可燃物點燃爐體,其他剩餘的潮濕木柴就可以放在爐子邊烘幹。

同時也避免了受天氣和風吹雨淋的影響縮短了木柴的使用壽命,現在,木柴都在爐體內使用,影響可以忽略不計了。

同時因為木柴的采集量下降,大大的節約了時間和精力,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做其他重要的事情,練習bushcraft技術,練習新學的繩結,或隻是悠閑地品一杯咖啡。

烘幹衣服、鞋子或者其他裝備變的容易,爐子周圍輻射的熱量加上帳篷會留住部分熱量加速了幹燥過程,最主要這種方式是受控的,不用擔心突然崩起的火星會損壞裝備。

還可以利用石頭圍在柴火爐周圍,石頭會更長時間的的保留和存儲柴火爐散發出的熱量,這和之前使用篝火加熱石頭然後把它們移入帳篷或庇護所中的使用技巧一樣。


▲圖片來源/不朽的見證人

用柴火爐也更容易保存熱源,即便看起來爐膛內沒有明火的時候,只要添柴壓上,很快火勢就會起來。

另外,無論帳篷外什麼溫度和氣候,更換衣物進入睡袋的時候,帳內的溫度與舒適的體驗也是無與倫比的。

柴火爐的出現,也降低了對炊具的要求。

一杯一碗,都可以放在爐面上使用。

比起篝火,可以更有效的烹飪食物和燒水。

尤其在狩獵活動中,烹飪可能被污染的肉塊食物,需要加長烹煮時間,用柴火爐也比用篝火更加的從容和節省木柴燃料。

按輕量、好收納的方向解決了柴火爐的形態,還需要考慮的就是材質。

可以發現,市面常見的柴火爐材料均為鈦制,也有部分不銹鋼和鐵質的材料。

野外嚴峻的環境,裝備的可靠性尤為重要。

鐵質因為在戶外長時間使用,需要預處理塗防水塗層和防銹塗層,但是塗層高溫下很容易脫落,在塗層脫落後,結果接觸到水或者潮氣,很容易導致生銹和腐蝕,直到整個爐子損壞。

鐵爐的優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價格非常便宜。

不銹鋼的防銹性是它最大的優勢,拋光加工之後非常美觀。

鈦制的柴火爐的耐腐蝕性比鐵爐要好得多,因為鈦和氧氣具有很大的親和力,空氣或含氧介質中,鈦的表面會形成致密強附著力的惰性氧化膜,這種氧化膜可以保護內部鈦材料免受腐蝕,這種氧化膜的厚度將使鈦表面呈現出不同的顏色。

即使氧化膜被破壞,很快又可以形成新的氧化膜,所以鈦柴火爐的使用壽命可以很長。

此外,鈦的密度為4.506克每立方厘米,鐵的密度為7.86克每立方厘米,304不銹鋼的密度為7.93g克每立方厘米,這意味著相同尺寸規格的產品,鈦柴火爐產品的重量隻有將近不銹鋼產品的一半兒。

鈦的耐高溫也比鐵和不銹鋼材料高的多。

看起來是最完美選擇的鈦,也有缺點,就是相比其他材料更難加工和成型,需要的生產時間更多,需要焊接的的部位比傳統金屬焊接更復雜,需要更多的關注細節。

另外,鈦材料的熱量分配能力太差了,鈦爐的表面難以均勻的傳遞熱量。

帶來的影響就是鈦爐的表面更容易發生應力相關的變形。

綜上可靠性、重量的考量篩選後,本著戶外最大化優點,弱化缺點的原則,我們明白了為何市面上常見的便攜柴火爐均為鈦制,因為它永遠不會生銹和腐蝕,比鐵或不銹鋼制的爐更輕便攜帶而且更耐高溫。

極致的輕量有時候也不是件好事情,圓筒鈦箔的結構接上煙囪後,煙囪的重量可能比爐體都重,頭重腳輕,很容易發生側翻的事故,安裝過程也頗為繁瑣。

隨著bushcraft活動和露營活動的發展,便攜柴火爐也不再是狩獵者冒險家們的專屬裝備。

在2016和2017年,winnerwell和wild wild west相繼推出了各自的解決方案,分別采用了鉸鏈折疊結構,為了快速安裝和插片組裝螺紋桿固定的方式,他們都帶有前門的風門和煙囪的氣流阻尼器用來控制爐膛內的火焰。

最後產品形態都是一個穩固的方盒子結構。

這種形態和安裝方式,降低了柴火爐的安裝使用難度,也一舉進入了傳統露營市場。

此後也有零星推出便攜柴火爐的戶外品牌,也多為代工產品,缺乏特色。

再者,隨著科技面料和保暖手段的多樣化,以往這種設計初衷就是以節能能量、減小重量、更少的體積為目的產品變的可有可無,便攜柴火爐的市場表現平淡,似乎進入了沉寂期。

2019年,新銳品牌POMOLY攪動了這個沉悶的市場。

此時市面上產品多以薄的0.6mm鈦材料為主,而POMOLY標志性產品均采用了1mm厚度鈦材料,輔助強壯的加強筋抵抗爐體變形,保證可靠性的同時大塊的使用了耐高溫玻璃增加爐體的熱輻射。

部分產品型號也增加了輔助燃燒的二次進氣,這種在一體爐上常見的設計,使得之前高溫下木材蒸餾從煙囪逃逸出去的可燃氣體在爐體內重新燃燒,以增進燃燒效率且減小了煙霧的產生。

這增強了便攜柴火爐的可靠性和熱效率的設計,迅速占領了歐美的bushcraft市場,也標志著便攜柴火爐從單純的方盒子結構向著更高的燃燒效率方向的發展。

換句現在通俗的話講:這個市場,開始卷起來了。

有談笑風生的得意者,就有無奈退場的失敗者。

盡管各家都在努力豐富自己的產品線和拓展配件,先驅Titanium goat的官網早已無法打開,做一體爐出名的Gstove也發佈了破產聲明。

折疊柴火爐也不再是特殊需求的小眾裝備,露營場景中頻繁出現它的身影,已然從專業工具轉變為現代人滿足玩兒火趣味的玩具。

與之前可以說是簡陋的tipi帳相比,現在露營帳篷具有更完美的結構和功能,也有越來越多的產品配有煙囪口適配柴火爐。

歡迎關注戶外探險OUTDOOR視頻號

《進入視頻,點擊帳號頭像,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