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 |『露營+』,不妨加份『露營公約』。《圖+文》

『五一』假期,你的朋友圈裡有多少條精致的露營九宮格?

疫情之下,城市周邊遊、公園遊取代了長途旅遊,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首選,許多家門口的『野生景點』也逐漸變為駐紮營地。

『露營』成為了當下最熱門的度假方式和社交熱詞。

有草坪的地方就有帳篷——用這句話來形容當下的『露營熱』並不為過。

跨出帳篷就是自然,在地上鋪開地墊,擺上各種食物,舉家圍坐……『露營』作為一種健康、時尚、低碳的綠色休閑方式,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是旅遊發展的新風口。

這股『露營風』能否接住後續發展的諸多考驗,形成穩定的市場,還需要在開發建設、商業運營、管理服務等方面實現更多規范和提升。

撐開一頂露營帳篷的同時,還應有一份『露營公約』跟上。

一方面,從個人角度來說,要加強『無痕露營』的意識理念,即在『精致露營』時,要註重個人露營地的衛生維護,不隨意亂扔垃圾、破壞樹木花草,更要註重明火使用安全。

另一方面,『露營熱』自身也『露』出多重短板。

比如部分露營地的基礎設施不完善,『野生景點』存在自然災害危險,垃圾處理、衛生間修建、明火燒烤等問題引發關注,此外帳篷搭建、戶外防護、應急管理等知識也未得到普及。

這就需要相關管理部門要加大檢查力度,並依情況增設露營地的專業人員以及一些基礎設施,加強安全和衛生防范,保證露營地的安全和衛生工作到位。

其實早在2015年國家便推出有關露營標準,其中對選址、廢棄物、照明以及災害防范等作出了說明。

但露營發展聯動多種相關產業,已經轉變為『露營+』,定制化、個性化的露營旅遊產品層出不窮,一個國標或許有些不足。

比如『露營+文化』湧現出戶外音樂節、民俗露營、房車度假等新玩法;『露營+生態』包括了山地運動、農科采摘等;還有針對特定人群的一人行、主題旅拍、網紅打卡等。

這些都具有很強的屬地性質,和當地的公眾需求、環境條件密切相關。

露營經濟已涉及方方面面,在監管方面,沒有哪個部門可以『一錘定音』。

不妨加個『露營公約』,協同多個部門進行市場調查研究,綜合平衡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凝聚共識,形成合力,共同發力。

露營『露』出的是人們對『詩和遠方』的渴望,同時,也『露』出『綠水青山』生態環境治理的成效。

『露營+』成績斐然,不妨再加上一份『公約』,把這頂帳篷撐得更穩、更高、更長遠。

《林惠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