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追捧露營熱背後,『迪卡儂代工廠』牧高笛『困於』5.3億高庫存。

這個五一假期,受國內疫情防控影響,戶外露營再度刷爆全網。

作為『露營概念股』的牧高笛出盡風頭,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股價翻倍。

而在資金追捧背後,牧高笛並非沒有隱憂,其中7成營收來自低毛利率的外銷『代工』,5.3億高庫存『吞噬』現金流也隨之浮出水面。

不能出門旅遊?

就近搭個帳篷吧。

數據顯示,今年五一期間,露營相關產品《住宿、出遊》的預訂量是去年的3倍左右。

去年露營產業市場規模達299億元,預計今年將加速增長,突破350億元。

5月6日,也就是節後第二天,『露營概念股』牧高笛迎來今年的第11次漲停。

4月至今,上證指數跌逾7%,牧高笛卻異軍突起,20個交易日實現股價翻番。

然而,這家曾以『迪卡儂代工廠』聞名的國內戶外用品巨頭,至今仍有約七成營收靠外銷,在疫情物流效率受阻的影響下,去年末存貨價值已高達5.3億,消化庫存的壓力不小。

牧高笛的冰與火,也反映出部分外貿企業的現實——疫情下出口急轉內銷,不得不從制造端『烈火烹油』催熟國內市場。

這把火,能否燒出一個具備內生增長潛力的國內露營市場?

5.3億高庫存,占總資產近一半

公開資料顯示,牧高笛成立於2003年,是國內戶外產業的專業品牌之一。

2017年初,公司正式登錄A股,以16.37元的價格出讓1669萬股,總股本6669萬股,IPO最終募資凈額約2.28億元,擬投向『‘一站式’營銷渠道建設項目』、『管理系統及信息化建設項目』、『倉儲中心及產品展示廳項目等』。

上市4年,作為一隻市值僅為40億左右的小盤股,牧高笛業績與股價表現並不突出。

直到近期,才引起資本關注。

21年10月至今,公司一舉收獲20篇研報覆蓋,上一篇發佈還在2017年上市之初。

從經營數據看,露營風潮推動下,牧高笛近期業績暴漲。

今年4月以來,天幕帳篷類目成交額同比增長近4倍,其中牧高笛六角遮陽天幕成交額同比增長了8倍;戶外吊床、充氣墊的銷量同比增長超10倍。

從財報來看,2021年營收9.23億元,同比增長43.6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808.91萬元,同比增長69.85%;總資產10.77億。

然而銷量激增,也難掩巨大的『去庫存』壓力。

牧高笛2021年報顯示,公司期末存貨餘額高達5.3億,較疫情前的2019年幾乎翻倍,而公司的總資產也才11.86億,也就說庫存占總資產比達45%。

與此同時,營收增長迅猛的2022年一季報,經營凈現金流為 -9471萬,似乎意味著資產質量在進一步惡化。

今年1月8日,牧高笛公告稱,決定投建一個2億的『智能倉儲』項目,其中約1.7億,將取自一再『拖延』著沒用完,原先投向營銷的IPO募集資金,以『延長疫情不確定情況下,線下開店項目的過渡期』。

外銷占7成的『代工廠』

世紀初至今,國內露營行業經歷了從代工到貼牌出海,再到拓展內銷的曲折探索,誕生於浙江寧波的牧高笛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003年以前,陸暾華、陸暾峰兄弟倆一直在做帳篷和睡袋的代工,大客戶是迪卡儂。

後來不甘於毛利極低的代工,創立自有品牌牧高笛《大牧、小牧》,開始把業務重心放在產品的研發設計上,嘗試出海外銷。

現實是,在已充分競爭的全球戶外用品市場中,國產品牌的突圍並不容易——即使牧高笛已在戶外產品國牌中穩居前二,銷量依舊與國際大牌相差十倍量級。

關於市場競爭格局,天風證券研報指出,中國戶外用品行業呈『金字塔型』競爭格局,即高端市場幾乎被國外一線品牌壟斷,中高端市場主要是國外二三線品牌及少數國內品牌,而多數國內品牌徘徊在中低端戶外用品市場,低端產品逐漸被市場淘汰。

直到被稱為國內露營元年的2020年,牧高笛內銷渠道增速終於由負轉正,21年品牌業務營收3個億,同比增長90%,最新電話會顯示,公司22年重心主要會放到線上渠道。

『相對於服裝來講,露營裝備可能存在技術壁壘,但技術壁壘並不高』牧高笛在公司調研中的回應,尚難脫下代工廠標簽:『帳篷是由國內自己的工廠提供。

其他產品的生產是外包,公司隻抓設計端和零售端。

因為公司的工廠隻做帳篷產品』

財報數據更為直觀,在露營風吹遍全國的2021年,牧高笛仍有7成營收依賴外銷,主要是代工貼牌。

目前國內的現狀是,市場處於培育初期,大部分都是代工廠轉型貼牌,所謂『品牌產品』質量層次不齊,同質化嚴重,隻有極少公司想做原創產品,也才剛剛起步。

『招聘的很多人隻是設計專業或愛好戶外,接近90%的產品開發人員都是自主培養的,邊做邊學』另一家頭部露營品牌挪客的創始人季劍明對國牌『研發』現狀如此形容。

看來,想真正做出具備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國產品牌還需繼續努力。

『低復購』之困

2020年疫情以來,由於國內外防控形勢,跨境遊、長途遊的需求縮減,而短途露營旅行作為替代迎來一波爆發,一時間人人都在曬帳篷——大多數是租的。

不可忽視的是,社交平臺鋪天蓋地露營內容背後,也有著上億資金的助推。

去年11月,露營品牌大熱荒野連續獲得兩筆融資,融資金額分別為千萬元級和超千萬元級;今年3月,成立僅兩年的的精致露營品牌嗨King野奢營地獲百萬元天使輪融資。

今年4月,國內戶外裝備品牌挪客宣佈,完成成立12年來的首次外部融資,由鐘鼎資本獨家投資近億元;同月,另一露營品牌ABC Camping Country也獲得青山資本百萬美元投資。

天眼查數據顯示,國內目前有近4.6萬家露營相關企業《名稱或經營范圍含『露營』,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

其中近半成立在過去三年內,今年前3個月,新成立的與露營相關企業高達5000家。

露營企業真的賺錢嗎?

考慮到高成本、低毛利、季節性等問題,這點或許要打個問號。

戶外露營從業者,銀基文旅集團張紅超這樣描述:『現在我們也是輕資產運營,前期沒有可借鑒的經驗,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現階段沒辦法做到很大的投入。

帳篷幾千塊錢一個,如果加防腐木的就得上萬,正常經營的情況下毛利基本能達到60%,8個月回本相對客觀,但是主要還會看客單價。

現階段這種戶外露營的客單價比做酒店相對低一些。

對於北方的城市,這種精致版的露營還有季節性,一般三四月份開始,做到國慶節前後』

另一方面,業內人士指出,國內露營用品行業最大的困難在於復購率。

首先,露營並不便宜。

在淘寶搜索『戶外露營帳篷』,多數月銷量過萬的產品價格在100~300元之間,探險者、迪卡儂、牧高笛等國內外中高端品牌月銷量2000~3000的單品在300多元,單件平均價格則在1000-1500元。

一位戶外露營愛好者表示,很多發燒友喜歡自己搜索一些地方去野營,裝備也比較專業,一套下來五六位數,這需要具備財力、時間、經驗及強烈的興趣。

對於缺乏經驗的普通大眾來說,去公園或就近營地露營,既節省時間又相對安全,但整體來說,配足全套很難不過萬。

其次,戶外用品帳篷、桌椅、睡袋等戶外產品多數是能長期使用的。

營地要一年半年更換,很多消費者的使用率也並不高,一般可以用幾年。

於是,拓客和留存成露營用品公司的重要挑戰。

據2021年財報,利潤僅7000萬的牧高笛,一年要花費5000餘萬在營銷上。

有從業者表示,現在的拉新模式多是通過小紅書、大眾點評等線上渠道,隨著日後競爭愈發激烈,商家還需要拓展更多渠道,營銷成本還會提高。

關於市場前景,分析觀點指出,戶外露營在國內發展時間並不長,整個產業鏈不完善,處於比較小眾的階段,以至於目前行業並無龍頭企業。

很多消費者區別於傳統戶外露營愛好者,在裝備上並不一定十分註重。

因此,國貨品牌還需要投入時間精力去培育消費市場。

出於『銷貨』目的催熟的國內露營市場,這陣從供應端吹來的風,能燒出一個新興市場嗎?

本文源自環球老虎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