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營出圈,如何杜絕『野蠻生長』?《圖+文》

這兩年,朋友圈裡越來越多人曬露營照片。

或一人自嗨,或三五好友作伴,或一家其樂融融。

地點多在工作地的城市郊區,或周邊城市還沒那麼『網紅』的小眾景點。

時間不僅僅是在周末和小假期,也包括長假期間。

這樣的朋友圈即使不配文字,也能以清新怡人的風光和人們臉上的愉快表情,獲得八方點贊。

根據艾媒咨詢發佈的研究報告,2014年至2021年,中國露營營地市場規模從77.1億元增至299億元,預計2022年增速達18.6%,市場規模達354.6億元。

這說明,中國露營營地市場近年來蓬勃發展,且仍處於快速上升期,有很強的發展後勁和空間。

天眼查數據顯示,近5年來,中國露營相關企業註冊數量迎來快速增長,其中2020年新增9100餘家,2021年達到峰值,新增兩萬餘家,2022年以來,已有超過5000家露營相關企業成立。

這一方面說明,欣欣向榮的市場催生了供應端的興起;另一方面也揭示出,疫情背景為露營行業的發展,提供了一種得天獨厚的優勢:當人們遠行、長途旅遊變得不便,短途遊就成了剛需和主流,而在滿足都市人放松身心、親近大自然、進行社交表達等方面,露營幾乎成了最優選項。

當然,正如任何一個在短期內迅速崛起的新興事物一樣,露營也已呈現出一些行業亂象和監管空白。

從行業的角度看,露營自身就決定它關涉商家的盈利模式、服務內容、選址、安全防護、資質和用地審批等方方面面的環節,加上不排除一些經營者為了『賺快錢』而急功近利,或者雖有心入行但缺乏起碼信息和意識而踩坑,最終用戶要為不夠完善的服務埋單,甚至承擔一定風險。

站在監管的角度,不僅『露營』還缺乏一個清晰規范的界定,在由誰管、管什麼、怎麼管等細節上也普遍缺乏一錘定音的說法。

不完美不可怕,不能由此否定露營的價值,讓人們重回沒有露營的生活。

多數新興行業剛起步時都要經歷一個『野蠻生長期』,這是由市場本身的性質決定的。

但考慮到露營行業近年來的迅猛發展,關系到千千萬萬的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必要通過出臺政策、完善監管和市場本身的凈化作用等盡量壓縮『野蠻生長期』,讓其盡快進入規范化發展軌道,尤其是在露營設備和場地等方面兜好安全的底,讓人們玩得安心。

有些地方已經邁出了探索的步伐。

2021年10月,湖州市出臺《湖州市露營營地景區化建設和服務標準》《湖州市露營營地景區化安全防范指南》等4個文件,對露營營地的建設標準、安全監管等方面作出了規定。

這是地方政府敏銳洞察市場風向、主動作為的表現,其提供的前瞻性思維和具體監管辦法的嘗試值得其他地區借鑒。

瑞士人尼古拉·佈維耶所著的《世界之道》說,『最後為你搭起生命的架構的,不是家庭,不是職業,也不是別人對你的看法,而是自然界中為數不多的幾個瞬間』對於疫情背景下的都市人來說,露營就是這種『為數不多』的瞬間之一,值得呵護好,讓更多人從中獲得放松和慰藉。

《光明日報 文:汪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