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營是從何時流行的?令人向往的露營地一定要去一次。《圖+文》

國慶長假,『露營』成了上海市民遊玩的關鍵詞之一。

你是否在朋友圈裡看過這樣的場景:和風煦日的秋天,綠油油的草坪上,嵌入了各色帳篷,人們圍聚著聊天、打牌、分享美食,享受著假日的愜意。

一些專業的露營基地還有篝火、音樂、五彩夜燈助興。

你知道親近自然的露營從何而來嗎?

它又是如何發展成人們休閑生活方式的?

英國裁縫寫下『種草書』

假日裡,草坪、湖水、小溪、山峰……只要是風景優美和空曠之地,都能成為露營處。

支起帳篷,掛上星星夜燈,擺幾張可折疊桌椅,架起天幕,野外的『一室一廳』就組建好了。

燒烤、閑聊、看書、發呆……與城市生活不一樣的體驗,給人們帶來新鮮感。

這幾年,人們的出遊半徑受疫情影響明顯縮小,反而催生了露營的發展。

同樣是走進大自然,相比付出體力活動的徒步,愜意舒適的露營如今更受家庭青睞,也成了不少年輕人社交的選擇之一。

然而,追溯現代休閑露營的歷史,最早引領這一潮流的人是一名英國裁縫。

英國人托馬斯·海拉姆熱衷自行車旅行,本身是裁縫的他也會親手制作帳篷,為他日後參與露營生活打下基礎。

1853年,9歲的他就與父母一起穿越美國大草原,沿著密西西比河沿岸旅行了數周,激發了他對露營的熱愛。

後來,他又與愛爾蘭的朋友開始騎行之旅,沿途用制作好的帳篷露營。

他先後寫了《自行車與露營》《露營者手冊》這兩本書,與世人分享戶外活動的有趣之處。

特別是1908年所寫的《露營者手冊》,成了世界上第一本屬於露營者的『種草書』,打開了現代露營史的大門。

新華社圖

托馬斯在這本手冊中寫道:露營,是一種人類生存最古老的方式。

它教會了人們自力更生的方式,增加了體力活動,因而會延長他們的生命,喚起大家對生活的興趣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在他的露營講座中,托馬斯往往穿著一件夾克,解釋露營技巧時,他時不時從夾克的眾多口袋中,拿出精致又輕便的裝置,既實用又有藝術感。

在歐美國家,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露營,20世紀30年代,第一個國際露營組織成立。

20世紀六七十年代,露營發展成為歐美不少家庭的度假必備項目。

如今,不同類型的露營以其運輸方式命名,如房車露營、獨木舟露營、背包露營等。

兩類天然的露營者

中國著名的樂府詩《敕勒歌》中詠唱了草原的遼闊:『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其中的『穹廬』說的就是遊牧民族的帳篷。

對露營來說,標志性的設備也是帳篷。

所以,再追溯露營的歷史,先天環境和社會環境造就了遊牧民族和士兵這兩類天然的露營者。

據考古學家發現,露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七八千年前,人們用木材、佈料等在野外搭建居所。

而被人們所熟知的蒙古包,更是延續到現代成為生活和旅遊居所。

蒙古包最早是在歐亞大陸出現,可以收納移動,適合遊牧民族生活所用。

草原比較空曠,傳統的蒙古包帳篷都采用圓形設計,使得它可以承受來自四面八方的風。

可見,遊牧民族的『露營』,是基於生計的考量。

他們所住地方是嚴寒地帶,植物生長有限,因此每隔一段時間,都要進行一次較大規模的遷徙,而寬闊的草場就是最佳的露營場地。

在古代,行軍打仗的士兵也是露營的體驗者。

與現代休閑露營不同,他們的露營體驗是被迫而行,更像荒野求生。

士兵們需要掌握一定的野外生存技能,比如生火避寒、烹飪食物、驅趕野獸等。

現代一些軍事訓練中保留了野外生存項目,士兵需攜帶輕便的野營設備。

新華社圖

關於生活的浪漫表達

與古代露營者相比,現代人的露營更偏向於一種浪漫的自由表達。

人們將衣食住行延伸至戶外,在湖水山野間搭建另一個『家』,構建人與自然的和諧畫面。

與傳統的旅遊行業不同,中國這兩年的露營風潮是從社交媒體傳開的,成為一種潮流延展開來。

城市人追求對自然的回歸,使得露營成為一種復古的概念,與歷史建立了鏈接。

現代露營文化的背後不僅是親近自然,更是一種尋找自我、體驗快樂的生活方式。

日本和美國都是露營文化發展成熟的國家。

美國露營文化的流行,離不開基礎配套設施的建設。

美國在建設國家公園時,會考慮露營群體的需求。

比如在黃石國家公園,劃定了許多區域,供人們駕車旅遊時露營。

在日本,具有代表性的露營活動叫『富士山GO OUT CAMP』,連續舉辦十餘年,與其說是露營,不如說是年輕人在大自然場景下的聚會和社交。

活動持續三天兩夜,現場邀請藝人、樂團進行音樂演出。

露營地還匯聚了美食攤位、戶外品牌特賣、DIY活動、運動及親子遊樂等。

相比普通的露營,更像是一個戶外的購物美食節、音樂節。

在國內,戶外露營裝備店鋪已經越來越多,國內自主的露營裝備和服飾品牌包括專業營地數量也越來越多,除了家庭的休閑露營,不少『風格露營』逐漸成為一種綜合性體驗活動。

風格露營比傳統露營的概念更廣泛,囊括了露營、美食、徒步、登山、釣魚、獨木舟、攝影、音樂以及手作等眾多活動,是一種與戶外活動、審美、愛好等相關的生活方式。

比如在露營現場,設計師、藝術家、咖啡師、花藝師、美食家等不同領域的玩家貢獻各自才能,形成『生活風格市集』,體驗既豐富又有趣,具有很強的社交屬性。

孟雨涵 攝

令人向往的露營地

回顧露營的發展史,不難發現,現代露營是城市變遷當中人們對生活的自然選擇。

久居樊籠,走進山野,開啟自在悠閑的生活。

在中國,有許多適合露營的地方,有山川、湖泊、森林,你知道都在哪裡嗎?

山川是夏日露營的首選。

對上海市民來說,位於浙江北部的莫幹山,是夏天避暑的清涼地。

莫幹山屬於天目山餘脈,主峰海拔不過700餘米,在連綿起伏的綠林中露營,可為夏日增添繁星點點的美好記憶。

唐代詩人王維曾贊『居人共住武陵源,還從物外起田園』,說的是湖南張家界武陵源,石峰若隱若現,景象變幻萬千。

張家界有許多露營基地,在山頂可眺望武陵源風光,欣賞峰林景觀,讓人心曠神怡。

丹霞山、武功山等各有特色,都是露營愛好者青睞的地方。

每年8月至10月,武功山還會舉辦帳篷節,人們到武功山露營賞月,漫步石徑,秋天還可觀雲海,賞紅葉。

孟雨涵 攝

擇水而居也是露營者向往的方式。

不少旅行雜志推薦阿那亞、沙坡頭等地。

『阿那亞』源於梵語,意思是『寂靜處』。

這片位於河北秦皇島北戴河的優質灘塗和天然濕地,是令人神往的露營地。

濕地也被稱為『地球之腎』,這裡有刺槐林和濕地,也有音樂與詩歌,增添了露營的藝術氣息。

寧夏沙坡頭是旅行的熱門地,大漠、綠洲、黃河、湖泊等,在這裡完美融合在一起,在沙坡頭可以來一次露宿黃河邊的體驗。

露營地還少不了草原。

位於湖北武漢的木蘭草原是華中地區唯一的以草原風情為主題的5A級景區,每年九十月份都會舉辦帳篷露營活動,在春天格桑花盛開的季節還會舉辦賞花露營節,有草原射箭、滑草、溜索等活動。

另外,四川玉科草原、新疆吉木乃草原、新疆喀拉峻草原都是適合露營的地方,可以在欣賞大自然優美風景的同時,體驗野外安營紮寨的樂趣。

欄目主編:龔丹韻

來源:作者:彭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