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一些專門為露營而開發的露營基地正在走紅,這些基地大多位於郊區,限制少、自由度高、可玩性強。
但據媒體報道,部分基地正投訴纏身:從土地性質被質疑能否用於經營露營基地,到明火燒烤、燃燒篝火、電線接拉帶來安全隱患,污水直排河道引發河道污染,以及過夜時露營客人活動帶來的吵鬧噪聲,都引發了一系列投訴。
圖源IC
春暖花開,露營季回歸。
步入露營旺季,不少露營地『生意一天比一天好』,經營者自然喜笑顏開,前來露營的遊客若能得到滿意體驗,也能乘興而來、盡興而歸。
不過,在熱度和繁榮之下,存在著不容忽視的隱患,還可能影響周邊生態環境,給附近村民帶來困擾。
『露營熱』要長久持續,需要更加『環境友好』,跟周邊的生態與人文環境達成和諧,而不是變成其中的『雜音』。
去年,文化和旅遊部、中央文明辦、發展改革委14個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動露營旅遊休閑健康有序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認可並支持經營性露營地的穩序發展,提出分類指導、規范發展,合理引導、可持續發展,文明旅遊、綠色發展等基本原則。
露營業態在得到支持的同時,也需要更有效的規范,這不僅是為了提升本身的服務品質,也是為了更加契合綠色發展理念,告別『野蠻生長』。
規范需要法規、制度與標準。
實際上,《休閑露營地建設與服務規范》國家標準2015年就已發佈,上海也在2017年發佈了《經營性帳篷露營地建設與服務規范》地方標準。
像國標中就有污水應集中處理、達標後排放,電力線路應埋地敷設等要求。
不過,這兩項標準都是推薦性標準,約束力顯得不足,而且制定時間都在數年前,可能需要針對當下的業態發展情況,進一步完善與細化。
在等待更有強制力、更具操作性的規范出臺之時,露營業態的經營者、相關管理部門等也要積極行動起來,各自負起責任,去除安全隱患,守護生態環境,勿讓露營基地成『擾民』源頭。
遊客也要把『無痕露營』記在心頭,露營是為了親近自然,那就更要保護好這方水土。
紀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