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露營倒閉潮』話題登上熱搜,成為各大媒體爭相報道的熱點。
有觀點認為,露營是疫情期間的產物,現在跨省遊放開,露營倒閉是大勢所趨。
這給露營投資經營者、營地從業人員帶來一絲不安。
△圖片來源古北水鎮微博
實際上,疫情隻是加速了露營需求的增長。
封控期間遊客希望利用周末、小長假就近出遊陪伴家人、緩解壓力,露營憑借其短途化、聚集性低、私密兼顧社交、消費便捷、體驗性強同時能兼顧不同群體休閑生活需求等優點,迅速占據旅遊市場熱門,露營產業發展一時風生水起。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露營相關產品、內容、話題在美團、微博、抖音、小紅書、攜程等平臺快速增長。
截至2022年8月24日,抖音平臺『露營』話題播放量超300億次,小紅書平臺『露營』相關筆記超419萬篇。
露營的核心是親近自然、釋放生活壓力與焦慮情緒、愉悅身心的一種休閑生活方式,具有隨時性,形式多樣化。
對於周末微度假需求而言,真正做到說走就走。
面向的人群主要是親子遊玩、家庭聚會、朋友社交、戶外運動群體。
今年跨省遊、出境遊不再受疫情影響,主要制約因素消失,需求得到釋放,加上一季度各地旅遊景區免票政策,各地景區舉辦形式多樣的踏青賞花遊活動,對於用戶而言,出遊的方式有了更多選擇,分散了露營需求。
另外,一季度氣候不穩定,華北地區營地還處於籌備期,正常營業的營地數量占比沒有全面恢復,屬於正常的行業季節屬性和發展趨勢,露營時代並非已經過去。
攜程數據顯示,『清明』假期期間,賞花、露營、采茶等活動訂單同比均呈倍數增長。
攜程負責人表示,隨著天氣逐漸回暖,出遊意願持續增長,近一個月,攜程露營訂單同比增幅超過150%,部分熱門營地的五一產品近乎訂滿。
另外,目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就業、收入、消費面臨諸多挑戰,對於露營這樣的周末微度假屬性產品而言,更符合居民消費需求。
當然,激發需求轉化,關鍵在於產品、服務、價格等因素是否達到用戶預期。
物競天擇優者勝,露營行業3大挑戰
任何行業在快速發展中,都需要以市場需求及用戶滿意為中心,盲目上馬,缺少規劃,必將被淘汰。
筆者認為,當前露營行業主要面臨3大挑戰:
一是產能過剩供需失衡,優勝劣汰大勢所趨。
天眼查數據顯示,2022年,新增註冊露營企業3.3萬餘家,新增註冊企業增速達39.6%。
截至目前,露營相關企業達12.1萬餘家。
從地域分佈看,廣東以1.3萬餘家位列區域首位;浙江、山東分列第二、三位,分別擁有1萬餘家以及9,620餘家;從成立時間看,44.6%的相關企業成立於1-5年內,成立於1年以內的相關企業占比27.9%。
2022年露營火爆時,餐飲服務、戶外俱樂部、教育培訓及土地管理方參與到露營產業競爭中,出現了露營企業註冊快速增長,但資源、專業性、服務能力並沒跟上消費者需求,隻是跟風投資賺快錢。
筆者走訪調研了廣州某營地,其負責人表示,『按照去年露營運營經驗,毛利率可達50%左右,主要成本是土地租金、運營成本』高利潤對於中小企業而言,具有一定的誘惑力,但由於缺乏深度思考及長遠規劃,往往會面臨投資過度或管理混亂、員工經驗缺乏等問題。
目前疫情放開,用戶消費行為還是以常規大眾消費項目為主。
露營市場需要逐步培養,行業出現供需失衡,在激烈競爭中服務單一、缺乏運營能力的營地被淘汰,進一步倒逼運營者深度思考並創新升級。
同時,資本的介入及專業化人才隊伍引入,品牌化發展體系逐漸完善,對露營產業長遠發展而言是好事。
以團購為例,2008年,『團購網站鼻祖』Groupon在美國成立。
接下來數年,在中國,它的模仿者們掀起一場場競爭。
2011年底,中國團購網站達5000多家,互聯網三大巨頭百度、阿裡、騰訊也通過風投參與到『千團大戰』中,激烈競爭達到了頂峰。
在這場激烈競爭中,最終殺出一批『黑馬』。
二是服務參差不齊,多而不強,泛而不精。
露營服務體驗究竟如何?不少參與體驗過露營項目的用戶吐槽『價格貴、環境差、配套設施不完善』等問題。
2022年,短時間內露營項目蜂擁而上,加上疫情期間形勢不明朗,有些營地在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力度上存在猶豫,持走走看的態度。
在服務內容、產品特色、用戶體驗上缺乏娛樂性、吸引力,停車混亂、營地水源缺乏、餐飲衛生、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燒烤類體驗中煙霧繚繞、環境衛生臟亂、價格高昂……總之,很多露營產品單一,缺乏市場競爭力,與遊客期待的休閑體驗還存在一定差距,導致露營體驗成了一次性消費,對後續營銷成本及復購產生負面影響,最終遊客不買賬,淪為被市場淘汰。
△圖片來源 菜尾蝗
三是違規亂建被叫停,主業恢復主動放棄。
露營短期內爆火,催生了私自圈地、戶外亂建、用地違規、資質不健全等問題。
2022年7月,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出臺了《關於完善露營旅遊規范管理的意見》。
《意見》指出,各地要按照『定點』管理要求規范設置營地,統一規劃、統一佈點、統一建設,加強監管,對非定點營地進行清理,杜絕市場主體和遊客個人隨意私設、違規露營。
加強對遊客隨地露營行為的巡查,對在未經登記備案的露營點擅自開展露營活動的,要立即勸離遊客。
另外,冬春季節是根據森林防火、安全生產的要求,一些露營營地被關停整改。
同時,今年以來,受多重利好政策影響,各行各業快速投入到生產經營中,部分企業主動選擇放棄露營非主業項目。
北京某旅遊企業負責人告訴筆者:『疫情期間跨省遊等旅遊業務無法正常開展,去年為了生計參與到露營項目中,當前國內遊、出境遊放開,因此,選擇主動放棄有季節限制的露營項目』
搶抓露營發展機遇,需關注5大要點
從今年一季度旅遊消費趨勢看,部分旅遊剛需在免票政策刺激下,景區出現『人滿為患』場景,但存在旅遊強、消費弱趨勢。
在天氣轉暖、剛需釋放等綜合因素影響下,『五一』假期或迎來旅遊需求快速增長,跨省遊、周邊遊、微度假為代表的旅遊或成為主流,城市大休閑、周末微度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圖片來源 新旅界
面對市場發展機遇,露營營地要想長遠發展,以下5個方面尤為關鍵:
一是聚焦用戶體驗,創新產品服務。
並非簡單的野外搭建帳篷就叫露營,也不能單純以做民宿的思維做露營。
吸引用戶的核心內容,在於產品服務創新,圍繞不同主流消費群體,進行產品創新,衍生『露營+』『+露營』項目。
比如,『露營+研學』『露營+圍爐煮茶』『露營+體育』『露營+垂釣』『露營+集市』『露營+星空』等模式。
庫潤數據報告顯示,如果營地舉辦新穎有趣的戶外特色活動,72.8%的被訪者會考慮參加。
此外,圍繞不同群體,不同節日,策劃不同主題活動增加用戶的復購,針對兒童親子群體舉辦『童領天下』『勇闖天涯』『親近自然』等主題互動項目,針對年輕人的『青春挑戰賽』『音樂節』『電競』等主題活動。
面向企業客戶提供團建、主題沙龍、品牌推薦、新品發佈等服務,都可以找到不同的市場,對於露營項目本身而言,既要對新用戶有足夠的吸引力,也要有提升用戶粘性的服務模式,單次客戶不利於露營的長遠發展。
馬蜂窩《2022露營品質研究報告》顯示,74%的露營愛好者來自一線及新一線城市,北京、成都、上海、廣州包攬露營客源地前四,貢獻超3成。
90後、00後的年輕遊客與80後親子遊主力是兩大『支柱』,兩者占比87%。
年輕人追趕潮流、熱衷社交,在燒烤或遊戲中享受露營樂趣;年輕父母則在親子露營中覓得健康遛娃和放松身心。
二是強化營地專業隊伍建設。
露營近年來興起,在疫情期間壯大,但營地運營專業化人才隊伍嚴重缺乏。
當前,網絡上對露營體驗負面評價中許多都與服務及專業性有關。
從智聯招聘、中華英才網等招聘平臺看,露營相關人才主要圍繞露營主理人、營地活動策劃、營地品牌推廣、戶外領隊、拓展教練、營地工程管理等人才招聘信息明顯增多。
薪資方面,以營地主理人為例,收入約為1萬-3萬元/月。
三是加大營地營銷推廣,構建品牌發展體系。
露營項目在疫情期間通過小紅書、抖音快速傳播,成為年輕群體休閑方式,引領消費趨勢。
面對目前旅遊休閑市場的競爭,露營項目需要重視新媒體矩陣建設推廣、私域流量平臺宣傳推廣,吸引更多潛在用戶群體加入到露營體驗中來。
當前的露營品牌主要以露營戶外裝備品牌為主,但圍繞營地極致體驗的露營營地服務品牌依然處於起步階段。
四是堅持物美價優更親民,活動不斷促長久。
露營項目費用構成為營地帳篷、娛樂項目、燒烤食材、裝備租賃、交通等,整體算下來,單次消費接近千元,在當前經濟形勢下阻礙了一部分消費群體,可能出現用戶自行購買裝備進行野營的方式,從而出現露營人次增長,但收入降低的情況。
對於營地而言,需要打造多形式套餐,針對不同群體、不同主題,策劃讓利特惠活動,如針對工作日推出秒殺,企業團購價更優、特殊群體親近大自然等差別化優惠措施,讓露營更親民,促進消費。
五是完善露營扶持政策及行業監管指導意見。
去年露營營地項目爆發式增長,引起社會和監管部門的關注。
為推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2022年11月,文化和旅遊部、中央文明辦、發改委等14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推動露營旅遊休閑健康有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推動公共營地建設,擴大公共營地規模,提升服務質量。
在符合相關規定和規劃的前提下,探索支持在轉型退出的高爾夫球場、鄉村民宿等項目基礎上,發展露營旅遊休閑服務。
鼓勵有條件的旅遊景區、旅遊度假區、鄉村旅遊點、環城遊憩帶、郊野公園、體育公園等,在符合相關規定的前提下,劃出露營休閑功能區,提供露營服務。
鼓勵城市公園利用空閑地、草坪區或林下空間劃定非住宿帳篷區域,供群眾休閑活動使用。
大力發展自駕車旅居車露營地、帳篷露營地、青少年營地等多種營地形態,滿足多樣化露營需求。
《意見》同時強調,避免盲目上馬項目、惡性競爭。
為規范露營市場發展,多地積極行動起來。
截至目前,南京、北京、合肥、德陽等地均出臺了《露營旅遊休閑健康發展指導意見》。
相信,各級政府的政策扶持,將促進露營領域投資建設,進一步引領行業發展。
露營有望在城市大休閑、周末微度假的需求下,成為城市經濟發展新動能。
作者簡介
郭玉敏 新旅界特約評論員、執惠專家作者,旅榜特邀作者,致力於文旅行業發展趨勢、政策、營銷、推廣領域研究。
歷任中青旅遨遊網內容創意部副總經理,營銷總監、中青旅山西公司副總經理,現就職於山西文旅雲遊集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