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戶外露營』之後,『認養農業』又站上風口?

文|零售氪星球 佈 喵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畝田……一首三毛填詞的歌裡這樣唱。

這幾年,人們對歸耕田園,向往山野的期待,在”戶外露營”後,又裂變出新花樣—— 在”線下版開心農場”成為”地主”。

在一些城市,”認養農業”成了都市家庭熱愛的新消費潮流。

朋友圈、小紅書裡,”地主”們頻頻”炫耀”田間地頭勞作和豐收”大片”。

2023年,零售商裡的盒馬搶先”挑頭”,緊鑼密鼓落地其遍佈全國盒馬村的”認養系列”:”認養一棵桃樹”、”認養一塊紅薯地”和”認養一塊稻田”……

從字面上看,”認養農業”是認養土地、農作物這類生產資料,消費者通過預付費,到收成季獲得相應農物產出的模式。

現代科技加持下,”認養農業”融合大數據、可視化、物聯網和生物環保等智慧農業技術,能讓農產品從產地到餐桌,全鏈條更透明、安全,還能從農產品種植、交易,延伸到服務、培訓和旅遊等增值業務。

走得很靠前的日本,十幾年前便有了”認養農業”模式的探索。

代表性企業Myfarm,2007年,從京都一座小農場開始,整合了上百塊廢棄農田,將它們打造成可充分體驗務農樂趣的”都市小農園”。

如今,Myfarm的經營范圍從體驗農園到農業培訓學校,再到農產品的種植、流通、銷售與耕地的交易經紀,建立了一條農業生產的全產業鏈。

日本各地100多家Myfarm共享農場,竟然將畝產價值提高到傳統模式的10-30倍,為農業示范了一種新經濟產業生態。

在中國市場,這幾年零售商、農業基地等多方探索的”認養農業”還處在起步階段。

但無疑,為古老的農耕經濟註入新意,為供需雙方在時空搭建更豐富的匹配路徑,也因為跨界融合,浮現出撬動更大價值的新商業機會。

01″認養農業”持續”漲粉”中

6年前,乳品企業「認養一頭牛」,在品牌開局階段,用”雲認養”成為養牛合夥人的模式,在勁敵環伺的乳品業站穩腳跟,側面反映出,消費者對”認養”模式的旺盛需求,更好更安全的農產品,自然和田園情緒滿足……。

這幾年,”認養農業”在國內各個地方萌發,走進都市人群的視野和日常。

重慶、溫州、遼寧、吉林等多地,近年就湧現了”認養農業+互聯網”的新型農業熱潮,還與旅遊、休閑、文化、養老等產業融合,推動了鄉村經濟轉型升級。

東北的吉林,以”認購稻田”為主要業務的”吉田認購”項目2021年上線。

其客戶即使遠在天南地北,也能通過網絡,實時掌握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插秧、除草、收割的動態。

“甚至,冬季還能看東北的雪景。

對農人來說,過去要經過層層中轉,”翻山過海”才能賣出產品。

現在,播種或養殖初期就能收到訂單、預付款,和消費者利益共享,風險共擔。

收獲農產品外,消費者提前認養買單的關鍵要素,是參與農作物種植裡享受的田園體驗價值,對孩子,也是生動鮮活的自然課。

“388元買40斤桃子,至少遛3次娃,妥妥的遛娃新方式。

“認養農業的親子互動,讓孩子在知識和趣味上都有所收獲 ,對都市家庭非常有吸引力。

Myfarm創始人西辻一真就認為:農產品的另一種屬性,是用來溝通與交流的社會價值。

農業可以是一種與周圍人、自然建立聯系和舒適生活的方式。

去年開始,盒馬先後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區上線”認養紅薯地””認養櫻桃樹”。

今年春天,盒馬在黑龍江省五常市的大米基地啟動春播,上線雲端”認養”50平米黑土地,秋收時能領到處於最佳賞味期《從脫殼開始45天內》的五常鮮米。

最近2個月,上海嘉定百蒂凱有機農莊種植基地和長沙黃花鎮銀龍村的紅薯地,也在盒馬平臺啟動認養,專業種植人員打理,預計7-9月,認養紅薯的”地主”們,就能來田間挖紅薯,或者,等最美味的紅薯寄到家。

上線一周,百蒂凱有機農莊首批500塊紅薯地已售出近80%,農莊的客流量也有了明顯上升。

3月份在成都啟動的”認養米易櫻桃樹”項目,首批開放了100棵盒馬村的向陽坡小櫻桃樹,不到3天被搶空。

隨後開放第二批認養,最終130棵櫻桃樹被”領走”。

5月,北京平谷盒馬村有機桃園基地的”認養一棵桃樹”推出幾天,認養面積提高了近一倍。

認養品種涵蓋包紅顏水蜜桃、夏之夢、秋彤近20種桃樹,采摘時間從6月到10月,是整個北京桃季的最好時節。

對這個發展10多年的有機桃園,營收模式正從賣桃子,向疊加服務業的新農業迭代。

通過”認養農業”,消費者可獲得更加健康、安全的食品,還能對自己所吃的食物生產過程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比單純購買商品,商品品質更好,還有更豐富體驗。

在認養基地,種植模式會更科學、精細化。

有機種植,還會摒棄傳統的化學農藥,通過生物防蟲方式,以蟲治蟲。

以水果為例,相較傳統批發零售業6、7成熟左右就采摘,”認養農業”可做到9成熟,甚至是最佳賞味期全熟采摘。

“一次采摘40斤桃吃不完,大家一定會去走親訪友、見朋友、找鄰居分享。

“一位從業者,點出了認養模式的社交新價值。

更多人希望走出家門,與陽光、綠田親密接觸,環境與消費習慣的變遷,助推認養農業持續升溫”漲粉”。

02農業”上新”的價值

“認養農業”是訂單式農業的一種細化新探索。

比如,提前鎖定種植計劃能更好推進基地以銷定產、標準化的管理,在需求規模的提升下,進一步被推向生產標準與產品質量的再優化。

還可縮短供應鏈路,商品銷售與線下采摘融合,增強互動,為用戶提供更多體驗感、參與感。

首先,縮短供應鏈,提供高品質農產品。

尤其是,當城裡人就近”認養農業”,農產品當地化生產與消費,最大化產供銷”本地化”。

遠距離”雲認養”,也能改變原有農產品銷售中的多次”流轉”,在最新鮮美味時直送消費者。

其次,持續、良性的品牌影響。

田間地頭的親密互動,是一個潛移默化式的品牌影響。

深入田間菜地,感受到農業生產的品質,無論對優質農產品,還能對零售商,提供一個絕佳品牌傳播模式,圈粉、固粉,創造有別同行的差異化”商品力”和”服務力”。

而農作物生長中的關注、參與,甚至親手種植,豐富的體驗感會增加用戶黏度,也進一步提高品牌認可度與復購。

那些撒歡兒奔跑在果園的小孩子,咬著親手采摘的果實,甜度和幸福感絕對不止是水果本身。

最重要的,”認養農業”推動三產融合,帶來新商業機會。

傳統土地變現思路是,種植農產品,通過批發、零售方式銷售獲利。

“認養農業”拓展農業的盈利空間。

不隻靠售賣農產品,還能通過發展衍生服務業,實現農業增值,獲得更高收入。

餐飲、娛樂、采摘、親子等服務設計,拓展農業產地的收入渠道,帶動本地周邊消費增長。

業內人士分析,”吉田認購”售賣農產品及衍生的體驗型等活動,會讓其綜合產出效益比普通稻田高出2-3倍。

03 從有風的地方到風口

農產品被提早”賣出”,農場基地提前獲取生產費用,更安心生產,消費者也能獲得更可靠的商品,體驗自然與農業的”附加”樂趣。

但認養模式,其實很有門檻。

首先,優質種養模式的農業基地,才有拓展的優勢。

湖南樸願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今年投入”認養農業”的紅薯地,連續11年有機種植,每年都休耕數月保護土壤營養含量,紅薯有第三方公司出具的有機產品認證。

“有機質含量越高,收獲的桃蛋白質含量也會更高,口味更脆甜。

“相比北京多數桃園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在1.5%,平谷盒馬村的500畝有機桃基地,在12年土壤改良下,有機質含量達到3.3%。

其次,優質農業資源是基礎,運營和服務能力是核心。

這些運營服務,包括具備數字化管理系統,連接農場信息,為用戶提供準確的可視化信息、農產品現狀,包括通過數據判斷每年產量規劃,策劃更多趣味性玩法,吸引更多用戶參與。

軟服務能力,結合資源優勢,各種種植培訓、試吃品鑒以及農耕體驗活動,帶領用戶體驗農業的生產與收獲過程,會更系統化俘獲消費者,使其享受農耕生活的新樂趣,也能讓農業基地獲得可持續的效益。

“當年我包了一壟草莓,采摘了一回,轉了轉,沒啥新東西,就再也不去了” 。

一位曾在北京郊外認養草莓地消費者的觀點,其實指出了”認養農業”實現可持續,需要改善的潛力方向。

顯然易見,隨著更廣泛、實力的參與者入場,包括大型零售商與農業基地聯動,會加速”認養農業”進化,帶來更系統性收益。

讓”一棵樹”別有一番天地,讓”一畝田”別有一番趣味,激發消費需求,為從業者帶來機會,但更多需要細致厘清和加速提升的挑戰。

隻有真正戳到都市家庭用戶的心坎,才能讓一個產業從有風,變成真正風口。

要像日本的Myfarm那樣,將農場畝產價值提高到傳統模式的10-30倍,為農業打造一種新經濟產業生態,中國市場的參與者們才剛起步。

但,真的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