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露宿,是蠻刺激的事情啦,,可惜我沒有體驗過。
,不過,我的朋友們當中曾經做過吉普車越野的,聽他們叨嘮過的,由於不是很感興趣,所以沒有仔細聽的,
下面這個是我從我的一個朋友的博客中copy 過來的,送給你啦,,,,,,
一、露營營地的選擇:
宿營營地的選擇及其建設是關系到全部人員休息的大問題,在營地的選擇很講究,以下是注意事項:
近水:露營休息離不開水,近是選擇營地的第一要素。
因此,在選擇營地時應選擇靠近溪流、湖潭、河流邊,以便取水。
但也不能將營地紮在河灘上,有些河流上遊有發電廠,在蓄水期間河灘寬、水流小,一旦放水時將漲滿河灘,包括一些溪流,平時小,一旦下暴雨,都有可能發大水或山洪暴發,一定要注意防范這種問題,尤其在雨季及山洪多發區。
背風:在野外紮營,不能不考慮背風問題,尤其是在一些山谷、河灘上,應要選擇一處背風的地方紮營。
還有注意帳篷門的朝向不要迎著風。
背風同時也是考慮用火安全與方便。
遠崖:紮營時不能將營地紮在懸崖下面,這樣很危險,一旦山上刮大風時,有可能將石頭等物刮下,造成傷亡事故。
近村:營地靠近村莊有什麼急事可以向村民求救,在沒有柴禾、蔬菜、糧食等情況時就更為重要。
近村的同時也是近路,即接近道路,方便隊伍的行動和轉移。
背陰:如果是一個需要居住兩天以上的營地,在好天氣情況下應當選擇一處背陰的地方紮營,如在大樹下面及山的北面,最好是朝照太陽,而不是夕照太陽。
這樣,如果在白天休息,帳篷裡就不會太悶熱。
防雷:在雨季或多雷電區,營地絕不能紮在高地上、高樹下或比較孤立的平地上。
那樣很容易招至雷擊。
建設營地
營地選擇好後即要建設營地。
尤其是有一定規模的野外露營地,整個營地的建設就尤為重要,分以下一些步驟:
平整場地:將已經選擇好的帳篷區打掃幹凈,清除石塊,矮灌木等各種不平整、帶刺、帶尖物的任何東西,不平的地方可用土或草等物填平。
如果是一塊坡地,隻有坡度不要大於10度一般都是可以作為露營地。
場地分區:一個齊備的營地應分帳篷宿營區,用火區,就餐區,娛樂區,用水區《盥洗》,衛生區等區域。
第一個先落實宿營地。
用火區應諳路绱Γ�嗬胝逝袂�υ?0~15米以上,以防火星燒破帳篷。
就餐區應就近用火區,以便燒飯做菜及就餐。
活動及娛樂區應就餐區的下風處,以防活動的灰塵污染餐具等物,並距離帳篷區應在15~20米,以減少對早睡同伴的影響。
衛生區應在宿營區的下風處,與就餐區、活動區保持一定的距離。
用水區應在溪流及其河流上分別上下兩段,上段為食用飲水區,下段為生活用水區。
建設帳篷露營區:如有數頂帳篷組成的帳篷營地區,在佈置帳篷時,應注意:第一,所有帳篷應是一個朝向,即帳篷門都向一個方向開、並排佈置。
二,帳篷之間應保持不少於1米的間距,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盡量不系帳篷的抗風繩,以免絆倒人。
三,必要時應設警戒線《溝》,在山野露宿有可能會遇到威脅性的動物或者壞人的攻擊,當然,這種可能性很小。
可以在帳篷區外用石灰、焦油等刺激性物質圍帳篷區畫一道圈,這樣可以防蛇等爬行動物的侵入。
或者用電子報警系統等辦法。
建設用火就餐區:就餐同用火一般在一塊兒或是相近的地方,這個區域要與帳篷區有一定的距離,以防火星燒著帳篷。
燒飯的地方最好是有土坎、石坎的地方,以便挖灶建灶,拾來的柴禾應當堆放在區外或上風處。
就餐區最好有一塊大家圍坐的草地,『餐桌』可以用一塊大平石或者就在地上。
『餐椅』同樣用石塊最好,或者席地而坐,由於地氣對人體有害,故可以用各自的睡墊或氣枕頭代用一下,不要怕麻煩,至少要用雨衣或塑料佈。
多數就餐時間已經是天黑的時候了,應當考慮照明的位置,不論是用汽燈還是其他方式照明,燈具應當放在可以照射較大范圍的位置,如將燈具吊在樹上、放在石臺上或者做一個燈架將其吊起來。
建設取水用水區:用水、取水一般都在水源處,盥洗用水與食用水應分開,如是流水,食用水應在上遊處,盥洗生活用水在下遊處。
如是湖水即同樣要分開地方,兩種用水處應當距離10米以上。
這種劃分是出於衛生的需要。
另外,取水要經過的河灘地帶亂石灌木等物較多,沒有小路可尋,故應當在白天的時候注意清理一下,不然晚上取水時就不方便了。
建設衛生區:衛生區即是隊員們解手方便的地方,如果隻是住宿一晚,可以不必專門挖建茅坑,可以指定一下男女方便處即可。
如果隊員人數多或者住宿天數在兩天以上,即應當挖建茅坑,臨時廁所應建在樹木較密的地方,就不用拉圍簾了。
更要注意不能建在行人常經過的地方。
如果附近的溪流多,可以將廁所建在溪流上,在小溪上塔兩根大木頭,要建平穩並有安全感,大家即可在上面大小便,並將大小便直接排入溪流中,不用耽心會污染河流,小量的糞便會被河流中的生物分解或被自然凈化。
如果已建了衛生區,大家的大小便就應該在修建的衛生區裡進行,而不應滿山排泄,而大煞風景。
建設娛樂區:娛樂區可以在就餐區,待就餐以後打掃出來即可,如果場地大,也可以單獨劃出一塊地,只要場地平整即可,同時場地裡絆腳、碰頭《矮樹》的東西要少,因而要進行一般性的清理,在玩一些遊戲時應在一個劃定的圈子裡拉上保護繩,以免不注意發生意外事故。
二、野外氣象小知識:
在戶外旅行應當知道些氣象的基本知識,本書在第七章中有些介紹,這裡是針對野外露營進行介紹。
一旦到了戶外,就隻有聽天由命,我們隻能認識自然,而不能左右自然。
旅行中除了遇到雷雨、大風雪等情況應當停止、休息外,其他情況均可以繼續行動。
而在野外露營就需用多考慮一些氣象問題:
防雨:
防雨是露營氣象考慮的重要問題,如果判斷當晚有可能下雨,應當對營地及帳篷進行必要的防雨處理,除選擇好營地外,需要挖泄洪溝,加固帳篷並增強防雨性能,如可以在帳篷外加蓋防雨塑料佈、雨衣等,將各種旅行用品放置在帳篷中等。
防雨應在紮營前觀察天氣變化情況,經常外出旅行多觀察多積累經驗就會掌握是個大慨。
防風:
風向對應紮營比較重要,關系到帳篷門、爐灶口開向及營地各區域的整體佈置問題。
這須要了解一些地形氣候知識,在大湖泊邊紮營,其風向是早晚相反變化,白天,地面溫度上升快,風向是向陸地刮;夜晚,地面溫度下降快,風向向湖區刮。
故應當將帳篷門背風開,而爐灶口應向風開。
在炎熱幹燥的山區同樣有相似的情況,白天,由於山谷《谷地》氣溫上升慢於山坡《山頂》,呈上升氣流,即谷地向上刮風,而夜晚則呈下降氣流,風向谷地刮。
故在山谷中紮營時應當事前考慮這種情況。
研究風向及風力,對應戶外運動比較重要,有條件的可以帶上一個風向風力表,或根據下表查知風力,在記日記時不妨記錄一天最大的風速。
附表《6-1》 風力等級簡表 風速單位:米/秒
風力等級 風速 外 界 表 象
0級靜風 0.0-0.2 煙柱直上,水面無波,樹葉不動。
1級軟風 0.3-1.5 弱而無力,煙隨風去,樹葉微動。
2級輕風 1.6-3.3 人有感覺,樹有微響,旌旗始動。
3級微風 3.4-5.4 細枝搖動,旌旗風展,稻谷搖動。
4級和風 5.5-7.9 樹枝彎動,灰塵四起,紙飄空中。
5級勁風 8.0-10.7 小樹搖動,湖塘起波,莊稼起伏。
6級強風 10.8-13.8 電線有聲,撐傘難行,大樹搖動。
7級疾風 13.9-17.1 迎風難行,全樹搖動,大樹彎枝。
8級大風 17.2-20.7 阻力甚大,小枝折斷,江河浪猛。
9級烈風 20.8-24.4 吹壞煙囪,小屋受損,瓦片移動。
10級狂風 24.5-28.4 行人吹跑,逆風難行,樹木刮倒。
11級暴風 28.5-32.6 破壞嚴重
12級颶風 32.7以上 摧毀極大
氣溫:
氣溫對應戶外旅行同樣重要,我們應當學會氣溫管理,即掌握在什麼季節、什麼地區的氣溫變化及規律,並在此基礎上的裝備、服裝配置。
學會對氣溫及變化有一個較為準確的直覺判斷,這就要經常攜帶一個氣溫表,經常性的對照觀察、體驗。
一日之中,一般在下午2點為當日最高氣溫,為其峰值;而夜裡2點~3點是最低點。
這一日之間的溫差叫日較差,日較差的大小與地理緯度、地形、季節、天氣狀況等因素相關,一般說來,低緯度比高緯度地區、內陸比沿海地區、晴天比陰天、盆地比平原、荒漠比林地的日較差大。
在森林中,由於森林的儲存功能,日較差小,林中要比無林地氣溫低0.7~2.3℃,夏季低8~10℃,冬季低4~5℃,同時森林中的濕度也較大,故在森林中露營應當注意這一問題。
住宿溶洞
在南方大部分地區的野外,常可見到各種形式的山洞,旱洞、水洞、穿山洞、復合洞等,住宿溶洞是野外旅行最為常見的方式之一。
我們的祖先就是從住宿溶洞開始了新的地面生活。
可見住宿溶洞是安全、方便、溫暖、避風避雨的好地方。
住宿溶洞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通風:首先要察明該洞是否是通風的溶洞,而不是一個死洞。
保持空氣的流通很重要的,可以點一支香煙察該洞是否通風,只要煙向洞中或洞外單向的飄動即說明此洞是通風的。
淺住:洞多是比較深的,從安全的角度出發最好將營地安排在距離洞口較近的地方,以方便撤營及轉移。
水情:在確定一個溶洞可否住宿時,應先弄清此洞的水情,多數的溶洞都有流動的地下水在活動,有個別的地下水水情復雜,尤其在雨季就更應當注意,選擇的住宿地應當幹燥,上無滴水。
其他在溶洞住宿應當注意:不少的溶洞多有蝙蝠、燕子等動物棲息,因而入洞住宿最好少驚動它們,或者換一個洞。
如果對洞穴探險沒有經驗應當在洞中少活動,單人活動應當禁止;在洞中住宿可以不用支搭帳篷,隻需鋪上各種睡具即可,如果有蚊蟲可以燒煙驅趕。
露天宿營:
露宿是對我們野外生活的一種鍛煉和考驗,同時也是一種難得地生活體驗。
在沒有雨水、大風、風雪及霜的天氣,完全可以試試在露天下露宿的方式,不用支搭帳篷等任何遮擋物。
露宿可以選擇一塊大樹下,鋪上塑料佈、防潮墊,再放上睡袋,睡袋上可以再罩上一塊塑料佈,或者在睡具的上方簡單的掛一張防雨佈,露宿主要的問題就是防露水及蚊蟲的侵襲,可以在睡袋的頭套處罩一層紗網,以防蚊蟲,或連夜的燒煙火,燃煙可以防止霜降,減少露水,在一些農村可以看到農民這樣做為減少霜降。
當然,雨季、冬天就不要露宿。
另外,注意不要在水邊、草木密集的地方露宿,那些地方蚊蟲多,也不安全,同時,在露天露宿一般氣溫比帳篷裡低5度左右,故要多加衣物,以防著涼。
另一種露宿的方式就是用吊床,吊床的優點是不會被地上的動物襲擾《如蛇等爬行動物》,並在一些潮濕的地帶很適合,用吊床要在睡袋下墊防潮墊,並在吊床上方掛一張防雨佈。
有一種吊床式帳篷即有防雨蓬,同時還有防蚊蟲的紗帳,很適合叢林宿營。
雪屋:
在大雪紛飛的雪天,如果雪地的雪比較厚實,就可以用雪做一個簡單的雪屋,這在東北地區的農村,獵人們就熟悉這種辦法。
建蓋雪屋必須要有比較壓實的雪,再用鐵鏟等物切割建蓋,由於篇幅所限,本書不過多的研究特殊條件下的露營方法。
野外作息:
合理的戶外作息安排是保障身體良好狀態的重要途徑,常常會由於激動、興奮等原因,大家在篝火旁一聊就沒完,或者進行一些娛樂活動,從而影響正常的休息。
這要特別注意,因為大家活動了一天,身心都比較疲勞。
這時隊長應當規定統一的作息時間,如不超過夜間12點休息,早上不超過7~8點起床,尤其要強調要統一,不能因個別人而影響整體。
下面就介紹一些簡單的野外生存常識。
第一、利用自然特征判定方向
軍人在沒有地形圖和指北針等制式器材的情況下,要掌握一些利用自然特征判定方向的方法。
利用太陽判定方位非常簡單
可以用一根標桿《直桿》,使其與地面垂直,把一塊石子放在標桿影子的頂點A處;約10分鐘後,當標桿影子的頂點移動到B處時,再放一塊石子。
將A、B兩點連成一條直線,這條直線的指向就是東西方向。
與AB連線垂直的方向則是南北方向,向太陽的一端是南方。
利用指針式手表對太陽的方法判定方向。
方法是:手表水平放置將時針指示的《24小時制》時間數減半後的位置朝向太陽,表盤上12點時刻度所指示的方向就是概略北方。
假如現在時間是16時,則手表8時的刻度指向太陽,12時刻度所指的就是北方。
夜間天氣晴朗的情況下,可以利用北極星判定方向。
尋找北極星首先要找到能熊星座《即我們人稱的北鬥星》。
該星座由七顆星組成,開頭就像一把勺子一樣。
當找到北鬥星後,沿著勺邊A、B兩顆星的連線,向勺口方向延伸約為A、B兩星間隔的5倍處一顆較明亮的星就是北極星。
北極星指示的方向就是北方。
還可以利用與北鬥星相對的仙後星座尋找北極星。
仙後星座由5顆與北鬥星亮度差不多的星組成,形狀像W。
在W字缺口中間的前方,約為整個缺口寬度的兩倍處,即可找到北極星。
利用地物特征判定方位是一種補助方法。
使用時,應根據不同情況靈活運用。
獨立樹通常南面枝葉茂盛,樹皮光滑。
樹樁上的年輪線通常是南面稀、北面密。
農村的房屋門窗和廟宇的正門通常朝南開。
建築物、土堆、田埂、高地的積雪通常是南面融化的快,北面融化的慢。
大巖石、土堆、大樹南面草木茂密,而北則易生青苔。
在野外迷失方向時,切勿驚慌失措,而是要立即停下來,總冷靜地回憶一下所走過的道路,想辦法按一切可能利用的標志重新制定方向,然後再尋找道路。
最可靠的方法是『迷途知返』,退回於原出發地。
在山地迷失方向後,應先登高遠望,判斷應該向什麼方向走。
通常應朝地勢低的方向走,這樣容易碰到水源、順河而行最為保險,這一點在森林中尤中為重要。
因為道路、居民點常常是濱水臨河而築的。
如果遇到岔路口,道路多而令人無所適從時,首先要明確要去的方向,然後選擇正確的道路。
若幾條道路的方向大致相同,無法判定,則應先走中間那條路,這樣可以左右逢源,即便走錯了路,也不會偏差太遠。
第二、復雜地形行進方法
在山地行進,為避免迷失方向,節省體力,提高行進速度,應力求有道路不穿林翻山,有大路不走小路,如沒有道路,可選擇在縱向的山梁、山脊、山腰、河流小溪邊緣,以及樹高林稀、空隙大、草叢低疏的地形上行進。
要力求走梁不走溝,走縱不走橫。
行進時,能大步走就不小走。
這樣幾十公裡下來,可以少萬許多步。
疲勞時,應用放松的慢步來休息,而不停下來。
攀登巖石時,應對巖石進行細致的觀察,慎重地識別巖石的質量和風化程度,確定攀登的方向和路線。
攀登巖石的基本方法是『三點固定』法,即兩手一腳或兩腳一手固定後再移動剩餘的一手或一腳,使身體重心上移。
手腳要很好地配合,避免兩點同時移動,一定要穩、輕、快,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距離最穩固的支點,不要跨大步和抓、蹬過遠的點。
攀登30度以下的山坡可沿直線上升。
攀登時,身體稍向前傾,全腳掌著地,兩膝彎曲,兩腳呈外『八字形』,邁步不要過大過快。
坡度大於30度時,一般采取『之』字形攀登路線。
攀登時,腿微曲,上體前傾,內側腳尖向前,全腳掌著地,外側腳尖稍向外撇。
在行進中不小心滑倒時,應立即面向山坡,張開兩臂但直兩腿,腳尖翹起,使身體盡量上移,以減低滑行的速度。
這樣,就可設法在滑行中尋找攀引和支撐物。
千萬不要面朝外坐,因為那樣不但會滑得更快,而且在較陡的斜坡上還容易翻滾。
河流是山區和平原地區經常遇到障礙。
遇到河流不要草率入水,要仔細地觀察之後再確定渡河的地點和方法。
山區河流通常水流湍急,水溫低,河床坎坷不平。
涉渡時,為了保持身體平衡,應當用一根午子支撐在水的上遊方向,或者手執重達15~20公斤石頭。
集體涉渡時,可三人或四人一排,彼此環抱肩部,身體最強壯的位於上遊方向。
第三、采捕食物的方法
野外生存獲取食物的途徑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獵捕野生動物,另一種是采集野生植物。
獵捕野生動物首先要知道動物的棲息地,掌握動物的生活規律,然後再采取壓捕、套獵、捕獸卡以及射殺等方法進行獵捕。
這需要在專家指導下經過較長時間的訓練和實踐後才能真正掌握。
下面僅簡單介紹一下可食用昆蟲和可食野地生植物的種類、食用方法。
目前,世界上人們在食用的昆蟲有蝸牛、蚯蚓、螞蟻、知了、蟑螂、蟋蟀、蝴蝶、蝗蟲子、蚱猛、湖蠅、蜘蛛、螳螂等。
人們對吃昆蟲雖然不習慣,甚至感到厭惡,但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為維持生命,保持戰鬥力,繼而完成任務,不防一試。
但是應注意,一事實上要煮熟或烤透,以免昆蟲體內的寄生蟲進入人體,導致中毒或得病。
常見的可食昆蟲有,蝗蟲;浸醬油烤著吃,煮或炒也可以;螳螂:去翅後烤或炒,煮也可以;蜻蜓:幹炸後可食:蟬:生吃或幹炸,幼蟲也可食;蜈蚣:幹炸,但味道不佳;天牛:幼蟲可生食或烤;螞蟻:炒食,味道好;蜘蛛:除去腳烤食;白蟻:可生食或炒食;松毛蟲:烤食。
可食野生植物包括可食的野果、野菜、藻類、地衣、蘑菇等。
對可食野生植物的識別是野外自下而上知識的主要內容。
中國地域廣大,適合各種植物生長,其中能食用的就有2000種左右。
中國常見的可食野果有:山葡萄、篤斯、黑瞎子果、茅莓、沙棘、火把果、桃金娘、胡頹子、烏飯樹、餘甘子等,特別是野栗子、椰子、木瓜更容易識別,是應急求生的上好食物。
常見的野菜有苦菜、蒲公英、魚腥草、馬齒莧、刺兒草、薺菜、野莧菜、掃帚菜、菱、蓮、蘆葦、青苔等。
野菜可生食、炒食、煮食或通過煮浸食用。
但是,一般人需要在專家指導下經過一定時間的訓練才能掌握這些知識,這裡介紹一種最簡單的鑒別野生植物有毒無毒的方法,供緊急情況下使用。
通常將采集到植物割開一個小口子,放進一小撮鹽,然後仔細觀察是否改變原來的顏色,通常變色的植物不能食用。
第四、獲取飲用水的方法
獲取飲用水的途徑通常有兩條:一條是挖掘地下水,另一種是凈化地面水。
我們隻介紹一下從地表水獲取飲用水的方法。
通常雨水可以直接飲用。
下雨時,可用雨佈、塑料佈大量收集雨水,也可用空罐頭盒、杯子、鋼盔等容器收接雨水。
當沒有可靠的飲用水又無檢驗設備時,可以根據水的色、味、溫度、水跡,概略鑒別水質的好壞。
純凈水的在水層淺時無色透明,深時呈淺藍色。
可以用玻璃杯或白瓷盛水觀察。
通常水越清水質越好,水越渾則說明雜質多。
一般清潔的水是無味的,而被污染的水則時常帶有一些異味。
地面水的水溫,因氣溫變化而變化,淺層地下受氣溫影響較小,深層地下水水溫低而恒定。
如果所取樣的水不符合這些規律,則水質一般都有問題。
此外還可以用一張白紙,將水滴在上面晾幹後觀察水跡。
清潔的水無斑跡,如有斑跡則說明水中有雜質,水質差。
在野外最好不要飲用從雜草中流出的水,而以從斷崖或巖石中流出的清水為佳。
飲用河流或湖泊中的水時,可在離水邊1~2米的沙地上挖個小坑,坑裡滲出的水較之直接從河湖中提取的水清潔。
在野外,可以用飲水消毒片、漂白粉精片以及明礬等藥品凈化水。
在專家指導下,還可用一些含有粘液質野生植物凈化水。
切記,不論多麼口喝,都不要飲用不潔凈的水,萬不得已時,也要把水煮開再喝。
第五、野外常見的傷病的防治
昆蟲叮咬的防治:在野外為了防止昆蟲的叮咬,人員應穿長袖衣和褲,紮緊袖口、領口,皮膚暴露部位塗搽防蚊藥。
不要在潮濕的樹蔭和草地上坐臥。
宿營時,燒點艾葉、青蒿、柏樹葉、野菊花等驅趕昆蟲。
被昆蟲叮咬後,可用氨水、肥皂水、鹽水、小蘇打水、氧化鋅軟膏塗抹患處卡癢消毒。
螞蟥是危害很大的蟲類。
遇到螞蟥叮咬時,不要硬拔,可用手拍或用肥皂液、鹽水、煙油、酒精滴在其前吸盤處,或用燃燒著的香煙燙,讓其自行脫落,然後壓迫傷口止血,並用碘酒塗搽傷口以防感染。
部隊行進中,應經常查看有無螞蟥爬到腳上。
如在鞋面上塗些肥皂、防蚊油,可以防止螞蟥上爬。
塗一次的有效時間約為4~8小時。
此外,將大蒜汁塗抹於鞋襪和褲腳,也能起到驅避螞蟥的作用。
昏劂:野外昏劂多是由於摔傷、疲勞過度、饑餓過度等原因造成的。
主要表現為臉色突然蒼白,脈搏微弱而緩慢,失去知覺。
遇到這種情況,不必驚慌,一般過一會兒便會蘇醒。
醒來後,應喝些熱水,並注意休息。
中毒:其症狀是惡心、嘔吐、腹瀉、胃疼、心臟衰弱等。
遇到這種情況,首先要洗胃,快速喝大量的水,用指觸咽部引起嘔吐,然後吃蓖麻油等瀉藥清腸,再吃活性炭等解毒藥及其他鎮靜藥,多喝水,以加速排泄。
為保證心臟正常跳動,應喝些糖水、濃茶,暖暖腳,立即送醫院救治。
中暑:其症狀是突然頭暈、惡心、昏迷、無汗或濕冷,瞳孔放大,發高燒。
發病前,常感口喝頭暈,渾身無力,眼前陣陣發黑。
此時,慶立即在陰涼通風處平躺,解開衣褲帶,使全身放松,再服十滴水、仁丹等藥。
發燒時,可用涼水澆頭,或冷敷散熱。
如昏迷不醒,可掐人中穴、合容穴使其蘇醒。
凍傷:如發現皮膚有發紅、發白、發涼、發硬等現象,應用手或幹燥的絨步磨擦傷處,促進血液循環,減輕凍傷,輕度凍傷用辣椒泡酒塗擦便可見效。
如生身體凍僵的情況,不要立即將傷者抬進溫暖的室內,應先磨擦肢體,做人工呼吸,待傷者恢復知覺後,再到較溫暖的地方搶救。
蜇傷:被蠍子、蜈蚣、黃蜂等毒蟲,傷口紅腫、疼癢,並伴有惡心、嘔吐、頭暈等症狀。
要先擠出毒液,然後用肥皂水、氨水、煙油、醋等塗擦傷口,或用馬齒莧搗碎,汁沖服,渣打外敷。
也可用蝸牛洗凈搗凈後搗碎塗在傷口上。
此外,蒜汁對蜈蚣咬傷傷有療效。
三、野營裝備清單
背包、帳篷、睡袋、防潮墊; 毛巾、肥皂、牙刷、牙膏、梳子、鏡子; 內衣褲、禦寒衣物、防風雨衣褲、登山鞋、鞋墊、襪子、帽子、手套,太陽鏡、防風鏡; 飯鍋、飯盆、勺子、杯子、水壺、打火機、防潮火柴、爐子、燃料、鹽、調料、凈水藥片; 食品、水、巧克力、奶糖、口香糖《代替刷牙》、高級營養素《如善存、金施爾康等》; 瑞士軍刀或其它多用刀、斧頭、鋸子、鏟子、背包帶或 25米輔繩、別針、塑料佈、鋁箔、塑料袋、報紙、衛生紙、濕紙巾、針線包、石灰或香煙《泡水後撒在帳篷外防蟲》、凈水吸管; 地圖、指南針、GPS、海拔表、照相機、收音機、采訪機、望遠鏡、溫度計、鬧表,紙、筆; 電筒、頭燈、備用電池、燈泡; 醫藥包:紗佈、繃帶、棉花、創可貼、碘酒、止血帶、三角巾、體溫計、感冒藥、止痛藥、暈車藥、腸胃藥、消炎藥、外傷藥、驅蟲藥、蛇藥; 現金、信用卡、身份證
外出露營有忠告
1、穿長褲。
最好不要是牛仔褲,濕了以後貼在身上非常難受,而且不容易幹。
2、帽子最好是周邊有沿的那種,防止樹上掉下個可愛的小精靈吻你的脖子。
3、別被ECHO嚇到了,減負登山反而是個大問題,特別是MM們。
4、自已帶上垃圾袋好嗎?
5、還有什麼大家補充吧。
個人裝備:
首先是長衣長褲加手套。
這邊山裡樹多草長,短打扮肯定是身上 劃許多血道道。
最好再加上帽子。
其次,為了防止晚上喂蚊子,防蚊子的東西一定不能少。
第三,一雙好鞋子非常重要,一定要穿順腳、好用的鞋,別和你 的新鞋在路上磨合。
第四,可以洗幹凈點西紅柿、黃瓜帶上,走累了後,吃點這個, 感覺是很好的。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水不能少帶。
天氣熱,水不夠喝是不行的, 比照上次三洲田的經驗,應該照每天2升水準備,也就是說,每 人背四升水,夠重的呀。
集體裝備:
建議帶一些色彩鮮艷的佈條,樹上、叉道口做標記用,萬一迷 路能順著標記原路回來,而且要是有人晚來投靠,也就可以順 藤摸到瓜了。
帶上幾個大塑料袋,裝走垃圾。
希望能幫你,祝出行安全,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