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觀察員 張靜寧
在疫情反復的當下,我們應該如何定義新戶外生活方式?
露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從專業的戶外愛好者中『破圈』而出的。
在這兩年時間裡,風靡各個社交媒體。
說到露營倍受喜愛的原因,要從疫情對全球旅遊業的打擊說起。
『一夜烏托邦』
全球疫情的反復讓這幾年出境遊變得非常困難,再加上防疫抗疫的需要,讓大范圍遠距離的旅行可能性不斷降低。
但即便如此,人們的出遊需要仍然存在,尤其到了春夏季。
所以不少人選擇了近郊的露營。
實際上,從2020年開始中國露營市場就出現了井噴現象,這一年也被很多人稱為『露營元年』。
在各社交網絡上關於露營的分享,不少人以『逃離城市生活』『親近自然』等句式來形容露營。
它之所以能成為一種引發人們共鳴的戶外項目,最吸引人的地方或許是它營造出的『一夜烏托邦』式幸福感,人們不需要像辭職、出逃那樣拋掉城市生活,就能短暫地忘記原本身上的社會標簽,享受有節制的、更浪漫的自由。
現在流行的露營,其實也分了很多派別,有房車露營、野營,還有現在最流行的精致露營等。
簡單說,精致露營比起傳統野營就是在滿足過夜條件的基礎上,更加追求裝備的舒適度和精美,比如高顏值的美食、音質上乘的音響、復古煤油燈等,有公眾號描述這樣的場景稱:『就是幾位穿著釣魚馬甲,內襯著的supremeT恤、戴漁夫帽的男士七手八腳地在一處修剪平整的營地上支楞起The north face、DOD這些高端品牌的帳篷。
加上一套鈦制的Snow Peak的杯具,還有一個咕嘟咕嘟地冒煙的比樂蒂摩卡咖啡壺,一隻壓在一本popeye雜志上的B&O藍牙音箱正播放著city pop。
驕傲地亮著的小燈串從帳篷支架一直纏綿到地上,草地上的一口不經意地入鏡的Trangia風暴爐上,一塊油花分佈密集、滋滋地冒著煙的M8牛排被細致地翻過來翻過去……』。
社交媒體的『推波助瀾』
精致露營的背後,充滿了奢華的裝備和昂貴的配套,類似這樣的露營秀在今年春天『席卷』整個社交平臺。
如果追溯起精致露營的開端,也可以說它本來就是從社交平臺上興起的。
隨著傳媒技術的發展,全球性社交平臺的出現,一些帶有價值符號的生活方式在各個社交平臺之間不斷傳播,比如精致露營的場景,在ins、小紅書等平臺中應有盡有。
可以說,關於精致露營的分享貼子在社交網絡中屬於流量密碼。
其中的照片和視頻總能讓人一眼種草,涉及到的露營攻略、營地推薦或設備評測,大到帳篷,小到一把椅子、一盞燈,都是大家審視、交流的對象,年輕人們也在這些裝備佈置中投射自己的品味、情感、格調,也是一個暗自比拼、互相種草的過程。
其實有很多露營地親歷者,抱怨露營『蚊蟲太多』『天氣受限』『現場臟亂』,但他們在朋友圈發出的文案卻必定是『不負春日好時光』『歲月靜好、人間值得』的人聲感悟和精致九圖。
可以說,對不少人而言,露營完了『曬』出美照才是露營的真正意義。
比起親近自然的體驗感,他們更追求高消費的精致露營為其帶來的儀式感,他們希望通過這種情景的展現來塑造出自己理想的身份形象,收獲他人的認同和對精致生活的追求。
露營成為旅遊『新風口』
根據艾媒咨詢發佈的《2021年中國露營經濟產業現狀及消費行為數據研究報告》,2014年至2021年,中國露營營地市場規模從77.1億元增至299億元,相關企業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別增長超過8000家和15000家。
在露營地渠道了解方面,有超過一半的消費者是從綜藝節目、社交平臺中獲得資訊。
此外,自2015年至2017年間,政府出臺了多項露營產業相關政策,也推動了行業良性發展。
總體上,目前國內露營處於初期發展階段,產業的供需兩端都有不錯的發展空間。
在很多元素的疊加下,露營不再是單一的消費行為,它形成了多樣化、組合化的特點,『營地+景區』『營地+研學』『營地+演藝』等模式也逐漸流行起來。
露營市場的快速擴張,也帶來資本進入,國內比較火爆的露營企業大熱荒野、嗨KING等都收獲了新投資,更多企業的入局也讓營地數量和規模迅速擴張。
但是由於中國的露營市場還處於起步階段,其發展規模與市場需求仍存在斷層,比如不少營地的發展不能滿足露營愛好者的部分裝備需要、土地供應不足、部分露營企業盈利達不到預期等,對此,除了國家需加快出臺推動露營基礎設施建設的相關政策以外,也需要露營企業開發出露營經濟長久發展的『新賽道』,比如在歐美國家已經流行開的家庭遊、營地教育等。
如果隻是針對部分露營發燒友或者沉迷於社交網絡中消費主義的圈層傳播,那露營就失去了它本身『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逸情懷,露營行業的長久發展,還需要不斷發掘新路徑,打破消費者圈子,在更多場景、活動中展現露營帶來的故事化、個性化的獨立生活方式。
本文來自【海報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
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佈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