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平臺上,精致露營、輕奢露營等『種草』心得比比皆是;電商網站上,帳篷暢銷,龍頭企業訂單甚至排到年底;公園草坪上,五顏六色的帳篷如雨後春筍般出現……近段時間,露營風持續升溫,但一片火熱背後,無序發展的隱憂也加速浮現。
說起來,露營屬於較為小眾的戶外運動。
隻不過,近些年受疫情影響,長距離的跨省遊、跨國遊受到限制,本地遊、周邊遊變得更加流行。
帶上家人,在離家不遠的公園或綠地上紮一頂帳篷,享一頓野餐,也算不亦樂乎。
不過,露營需求突然井噴,產業服務、管理等卻沒有迅速升級,比如,經營性的露營場所,用地標準是什麼,該有哪些審批手續?
再如,非經營性場所,比如公園等,帳篷是不是想紮就紮?
一連串問題,都有待回答。
而目前來看,規范缺失、監管缺位,已使得露營經濟有所變味,環境污染、人員聚集、明火燒烤等問題層出不窮,引發各方吐槽不斷。
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露營經濟市場規模增長率達78%,今年的增長勢頭依然迅猛。
面對這一新興的市場藍海,力避其野蠻生長,愈發成為行業發展的關鍵。
對此,相關部門應及時建規立矩,完善專業的露營公園等基礎設施建設,出臺詳細的公共區域管理規定,為露營經濟發展紮緊『監管帳篷』。
相關市場主體也要及時優化服務,做足宣傳、搞好培訓、配齊保險。
露營者則要提升自己的基本素質,親近自然更要保護自然,同時,也要量力而行,拒絕被『大神裝備』『網紅路線』等噱頭洗腦,陷入消費主義的漩渦。
總之,各方相向而行,多措並舉、對症下藥,才能助力露營產業實現有序、平穩、良性發展。
時至今日,以露營、登山、滑雪、攀巖為代表的戶外運動已駛入發展快車道。
這些新型休閑方式的走俏,一定程度上將帶動消費的回補。
對此,監管部門需要早做謀劃、寬嚴並濟,抓住戶外經濟的風口和機遇,以釋放出戶外消費的潛力和活力。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鮑南
流程編輯:嚴聖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