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的草原上,有一種特殊的居住場所,它被稱為『黑帳篷』。
黑帳篷是藏族牧民的傳統居住文化,也是遊牧民族歷史文化的『活化石』。
在我最近的旅行中,我有機會進入一座黑帳篷,親身體驗這種文化的獨特魅力。
黑帳篷的形狀各地略有不同,大致可分為『瓦列』《意為扁帳篷》、『納倉』《意為黑帳房》和『瓦馬納』《意為非黑帳》。
但無論何種形制,都力求和烏龜的外形類似,其原因是牧人經常搬遷遊牧,每到新地難辨風水,烏龜恰能克風水之不利,能保平安護佑人畜興旺。
黑帳篷由兩大張黑犛牛毛織成的厚佈拼接而成,連接中縫的構件是木制的扣子和牛毛繩做的扣套,牧人稱之為陽扣、陰扣。
它們的下面是一根又長又直、碗口粗細的橫梁,搭在兩根立桿之上,構成整個帳篷脊,較大的帳篷需要3根或4根立桿。
橫梁和立桿相搭的部位,需在立桿頂端套上一個犛牛頸椎骨節,骨節上端為凹槽,能很好咬合住橫梁,使之不掉落下來。
帳篷的篷頂中央留有天窗,讓陽光可以照射進來,同時也可以排出帳篷內的炊煙。
天窗還可以作為天然的鐘表,牧民可以透過天窗觀察時間。
為了防止雨雪和寒風進入帳篷內,天窗上通常有一塊蓋佈,在白天打開,在夜晚蓋上。
由於遊牧生產方式需要頻繁遷徙和居無定所,帳篷成為牧民生產生活中最好的選擇。
草原牧民會選擇適合自己的草地和水源,搭建帳篷生活。
這種遊牧方式體現了遊牧民族珍惜資源、熱愛生物、保護生態,崇尚天地與萬物和諧共生的傳統。
如果進入這樣的黑帳篷內部,你可能會感受到一種典型的藏區遊牧生活的體驗。
在黑帳篷內,你可以感受到傳統的藏族文化和生活方式,例如食品、服裝、音樂和舞蹈等。
此外,黑帳篷還能提供一個舒適、溫馨的住宿環境,可以讓你更好地了解藏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傳統文化,不得不說,拍照也絕了!
黑帳篷的頂部呈長方形,四角分別由1根帳篷立桿頂起,立桿頂端各有1個形似帽子的桿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