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申城草長鶯飛、百花爭艷,在大好春光中覓一方公園草坪、搭一頂帳篷露營,成為不少市民心向往之的妙事。
但是也出現了新問題,綠化管理部門接到大量關於『帳篷占地』的投訴,公園裡有人『占完櫻花樹,又搶帳篷攤』,有的公園因為帳篷實在紮得太多,太煞風景了,影響其他遊客的體驗。
更直接的矛盾是公園搭帳篷變得『一位難求』。
在楊浦區,黃興公園扇、新江灣城公園、四平科技公園,這3座公園可釋放的100多個帳篷位,遇上周末常被『秒殺』。
很多遊客興沖沖扛著大大小小的帳篷來公園,結果已經沒有『立錐之地』了。
2023年3月5日,上海植物園。
在園內搭帳篷露營的人們。
澎湃新聞記者 吳棟 圖
公園草坪能否搭帳篷?這個問題經歷過反復。
由於擔心管理難題,有關部門一度『不鼓勵』。
2018年版的《上海市公園文明遊園守則》就明確,維護遊園安全,在規定場所外不進行燃放煙花爆竹、燒烤、宿營、放風箏和搭建帳篷等活動。
然而,市民親近自然的熱情終究難擋,有關部門『堵不如疏』,上海市綠化市容局發佈了《上海市城市公園帳篷區管理指引《試行》》,首次通過文件的方式明確在規范管理的前提下鼓勵露營,並且公佈了一批可供遊客搭帳篷的公園綠地。
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然而,井噴需求也帶來了一系列治理難題:草坪『一席難求』,一些市民為此口角爭鬥;過度踩踏破壞草皮,維護修復的難度和成本都讓公園難以承受;在維持秩序和『擁抱自由』之間,管理方和市民的矛盾不時激化……
『堵不如疏』,在創新工作面臨新情況、新問題之際,不僅不應退回到『一禁了之』的舊方法,還應該更大力度落實《上海市城市公園帳篷區管理指引《試行》》的精神,做足繡花功夫,在充分論證、規范有序的基礎下,開放更多符合條件的公園草坪、綠地,通過擴大供給來緩解供需矛盾,使更多市民有機會露營休閑,豐富他們的閑暇生活。
應該建立起多元主體共建、共享的治理模式,使綠化部門、公園、基層居民組織、居民代表和居民個人都參與進來,共同籌劃、平等協商、群策群力。
比如,草坪安置多少帳篷位比如合適?櫻花樹下的『黃金位置』怎麼公平分配?搭帳篷的遊客是不是要『收斂』一些,避免大鋪大墊影響觀瞻?如果的確有毀傷綠地的問題,是不是要收取必要的補償費用?……這些問題都沒有現成答案,也不是黑白分明的事,但是需要更多人一同參與討論,共同摸索共治的方案。
市民群眾對於開放公園草坪綠地的呼聲、對於參與露營休閑的心願,都是建立多元社會治理的有效切入點。
循著這種呼聲和心願,召集群眾參與盤點區域內公園可供利用的綠地資源,形成具有廣泛共識的行動規約,切實做到『大家的事,大家商量著辦』,很多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